产品经理如何突破进阶中的瓶颈?
产品经理,俗称PM,由于职位title上带了“经理”两个字,很多外行人会觉得这是个很高大上的职位。其实产品经理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门槛的,很多应届生都可以做,“经理”两个字只是一个修饰罢了。
小编从事的是互联网行业,针对互联网产品经理,小编把他们分为以下4个阶段,分别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阶段:功能型(0-1年)万事开头难,首先要入门。
入门的第一步,基本都从调研开始,调研行业内竞品和自家产品。
而调研呢,应该从某个具体功能开始。因为这个阶段的产品经理不具备全局意识,理解不了复杂的产品逻辑,所以钻研一个功能点,是比较合适的入门方法。
在调研功能过程中,会尝试制作一下产品文档,练习xmind、visio、axure、word等工具,算是初步训练。
在这个阶段,要养成以下几个习惯,有助于我们顺利突破:
1、多使用产品,不管是自家的、还是竞品,有时间就用,在各种场景下使用,就把自己当成一个用户,使用过程中有哪些不便之处,赶紧记下来,有时间和团队一起讨论;也不要避讳抄袭别人的功能,我说百度就是抄袭谷歌,你有意见么?
2、多沟通交流,一定要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很多刚入行的产品,喜欢闷头研究原型工具,想要把原型做得更加炫酷,讲道理,原型做得再漂亮,还能有UI效果图好看不成?这是本末倒置,产品经理最重要的是表达清楚想法,原型好不好看一点都不重要。
第二阶段:带版本(1-3年)经过一年的打基础,基本上产品小白们已经对自家产品有了充分的理解,也练熟了xmind、axure等十八般武艺,也知道了该怎么和设计、研发等部门沟通,是时候自己负责一个版本了。
产品这一年要发多少个版本、每个版本大概做什么,这些是更高级产品要考虑的事情,我们只是按照他们的产品计划,执行就好了。
一个版本,通常由若干个功能点组成,有的属于对已有功能的优化,有的属于新增功能。接到版本任务以后,先大体梳理下,然后一个功能一个功能地去做,合并成完整的产品文档,最后输出需求即可。
这个阶段,主要考察产品经理的全面性,或者说是细致缜密。
做产品,一定要心细,这个版本本来有4个功能,结果你文档里面只有3个,要是出现了这种事,干脆自刎以谢天下吧!再比如,做一个充值功能,不能单纯只做充值流程,起码还要做个充值记录,不然用户对充值有异议,连个查询的地方都没有。所以,想事情一定要全面。
第三阶段:独立负责产品(3-5年)能突破到这一阶段,首先要恭喜你,因为你很优秀,可以认为是骨干员工了。
到了这一阶段,责任重大,因为你要为产品指标负责了。一般来讲,产品指标就是留存、arpu、使用时长、打开次数之类的……
这一阶段的产品经理,往小了说,仍然还属于执行岗;往大了说,这款产品的生死都握在你的手中。这一阶段的关键点在于:学会取舍、把控时间节点、理解其他职能。
1、学会取舍,我们做得东西很多,但研发资源优先,这时候,要懂得取舍。惯用套路是,使用枚举法,先把所有要做的功能都列举出来,然后逐一标记优先级,再综合考量技术实现难度,从而决定优先实现哪些功能,做好版本计划。
2、把控时间节点,严格来讲,这属于项目经理的事情,但现在很多公司,没有项目经理,产品也要懂得把控时间节点。因为做一款产品,需要产品、设计、研发、测试、运营等多部门合作,时间上的衔接一定要做好,卡不好进度,很可能影响公司的整体进度。
3、理解其他职能,到了这个阶段,产品经理不能只懂产品,运营、研发、销售之类的,都要懂一点。可以把产品经理理解成各部门之间的润滑剂,要能将各职能串联起来,形成合力,这是一种软实力,也是产品经理很核心的竞争力。
第四阶段:产品总监(5年以上)想要达到这一阶段,是非常困难的,5年,是个保守数字,可能10年都未必能突破到这个层面。
产品总监,已经是管理岗位了,偏战略层次,不需要亲自参与产品细节,更多的是指导下属成长、指明公司产品的发展方向这些。
这个阶段,需要的是对行业的整体理解、团队管理、以及人脉积累。
1、对行业的整体理解,对所在行业的上下游都要有深刻的理解,才能看清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球场上,我们不要关注当前球在哪里,而要关注下一秒球会到什么地方。
2、团队管理,组建团队、培养新人……依靠自己丰富的产品经验、以及对行业的理解,去点拨上面几个阶段的产品经理,为公司发展储备人才。
3、人脉积累,到了这个级别,朋友圈里面应该有很多高端人脉,这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不管是挖墙脚,还是以后自己创业,都是莫大的助力。
结语总结起来,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入门简单,但是做好很难,需要操心的地方太多,需要有一颗大心脏,要能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保持进取心,保持激情,终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