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哪些进士出身的名将?
宋朝进士出身的名将有很多,但名气大的,流芳后世的,我认为北宋的范仲淹和南宋的虞允文是其中代表。
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自幼丧父,母亲带他改嫁朱家,改名朱说。自幼喜爱读书,经史子集、兵法论著等他都研心苦读。公元1015年,他考取进士。范仲淹被任命为九品官的参军。为官期间,他刚正不阿不畏强权,关心百姓疾苦。当时士大夫矫正世风、严以律己、崇尚品德的节操由范仲淹倡导开始,他在朝中声誉渐隆。仁宗当政后,开始重用他,但他因看不惯宰相吕夷简任用亲信,把持朝政,培植党羽的行径屡次上书仁宗。虽屡次被吕党打击报复,他不为强权屈服。好友梅尧臣作《灵乌赋》劝他自保,他回作《灵乌赋》,强调“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尽显为民请命的凌然气节。
杰出的军事家,在西夏李元昊入侵宋朝时,宋仁宗启用范仲淹为招抚副使,在主帅夏竦进攻西夏损兵折将,损失惨重时,提出了招抚流民和羌人的谋略,并筑城″以守代攻″的战略方针。并培养了狄青,种世衡等一批优秀将领,并断绝西夏的贸易来往。使宋朝在西北边境一度处于优势,李元昊无计可施,只好乞和称臣。“胸中藏有数万雄兵”,是世人对范仲淹的军事才能评价。
范仲淹在政治上进行了改革,在担任参知政事时进行了“庆历新政”,改革朝廷蔽端,但新政触犯了一部分地主资产阶级利益,只施行了一年多,被废止。之后,范仲淹再次被贬,多处任职地方官。《岳阳楼记》这篇传世佳作是他在邓州时所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范仲淹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君子胸襟。
范仲淹在文学上的成就非常高,和他同时代的欧阳修,苏轼,晏殊,蔡襄等都是当时的文坛大家,但范仲淹在诗词歌赋上也能拥有一席之地!
1052年范仲淹在颍州任上病逝,年六十四。朝廷赠中书令兼尚书令,太师等职,谥号文正,后世人尊称范文正公。
虞允文,南宋初年进士。后人称“书生大将”。虞允文是官宦之家,四川眉州仁寿县人,自小学文习射。早年因父亲为官缘故,担任小吏。父母双故后,辞官重新报取功名。公元1154年,虞允文进士及第。当时奸相秦桧当权,虞允文等四川才子不受重用排斥。秦桧死后,高宗在臣子举荐下开始重用虞允文。公元1160年,虞允文出使金国,发现金国正在运输粮草,打造战船。辞行时,完颜亮毫不避讳地说出了来年赏花洛阳的话。虞允文回朝后,马上上奏朝廷,让朝廷加强戒备。
公元1161年,金帝完颜亮引大军南侵,过淮河,迫长江,宋军节节败退,金军如入无人之境、虞允文被皇帝派去犒劳三军。当时,金兵数十万众,宋军在人数上战斗力上处于劣势。完颜亮亲率十五万金军欲渡过采石矶,虞允文正在此地督师,他见宋军萎靡不振,情急之下向宋军演说:众将士,金军苦渡河,尔等逃往何处?朝廷养兵数十年,诸君应齐心携力报效国家!他的演讲振奋了宋军,他组织了一万八千人主力与金军十五万决战,大获全胜!完颜亮逃往镇江,欲从此继续渡江,虞允文又去阻截,完颜亮只好退往扬州。完颜亮平时残暴不仁,部下多对他不满。他下令孤注一掷,三天内必须渡江,否则领军的处死。此举激化了矛盾,部下联合起来,杀死了完颜亮,并与宋朝仪和。“采石矶”大战,挽救了宋朝,否则失去长江天险的宋朝肯定被灭亡。此战后虞允文声名鹊起。虞允文之后又领军在川陕战场抵御金军,战功卓著。虞允文后来为相时,也是任用贤能,提拔新进。公元1174年,虞允文病逝,终年65岁。谥号”忠肃”。
虞允文在文学上也是颇多成就,他的散文与诗作后人评价甚高。虞允文还是位大书法家,他的《钧堂贴》《适造贴》乃传世佳作。
以上所述,虞允文也是宋朝文能入相武能出将的大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