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度阅读书籍?
卷首语:阅读是我们这个时代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是可以通过锻炼来提高的,虽然好看的视频、好听的音频产量越来越大,也非常吸引人,但是阅读依然是我们主动寻找信息,获取知识,提升认知的最为重要的手段。
阅读分为很多种:快速阅读可以在单位时间内看更多的书,简称“刷书”,主题阅读是围绕一个主题做综述性阅读。
而深度阅读可以加深对某个知识点和概念以及理念的深度理解。确保我们充分掌握知识点,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并把书中的精华内容,作为底层逻辑和方法论,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的不同场景中。把一本书中最重要的信息挖掘出来。
阅读的目的有很多,博览群书是一种目的,选择你决定深入理解的书,进行精读从而掌握书中精髓,提炼出精华为你所用,把原来不懂的东西搞懂也是阅读目的的一种。
深度阅读究竟是什么?深度阅读,是区别于浅阅读的阅读方式,是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学科背景,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深度理解、总结归纳的深度挖掘,你能够从书中得出自己的感悟。比如在读文学作品时,通过研究作品所处的时代、用的语言风格、再结合自己的知识和阅历,去思考和感悟作品,为什么作者当时会这么写,是在那个年代才有的特殊表达方式,还是历经岁月沉淀的经典文字,你可以从中发掘出作者的写作用意,发掘出背后的故事,这也是一个深度阅读的过程。沉浸其中,产生心流,解开了你心中迷惑的问题,带着问题去书中找答案,这些都是深度阅读可以给我们带来的享受。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深度阅读?我们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碎片化的信息时不时涌向我们,快餐式阅读,真假参半的信息都让我们信息接收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显然很多内容是不适合深度阅读的,但是深度阅读是我们掌握底层逻辑,和方法论所不可或缺的方式。如果只靠快速阅读,通读和泛读,我们会错过很多值得深度阅读的好书,和提高自己的机会。
知识、观点和概念都被封装在书本里,等待你的挖掘,学习用高手的视角看问题,会有完全不一样的高度,如果阅读的目的只是想要获得书中所写的内容,就是比较浅的视角,是浮于表面的阅读。如果你想很好地运用书中的知识,那就是更上一层楼的视角,假如你也是一个写作者,可以去了解这本书是如何写出的,它为什么能长居畅销榜前列,而自己写的东西就不受待见,差距到底在哪里?
这些都是你可以通过深度阅读,所思所想的主题。所以,看待同一本书,如果你用不同的视角,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和获取不同的收获。
因此,深度阅读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深入理解书本内容,获取底层逻辑方法论,站在更高视角和作者对话。
到底哪些内容值得我们深度阅读?首先,你所学的学科的大部头书籍包含的专业内容,你可以从中获取学科的必备知识,建立你的知识体系,进行综述时需要主题阅读的各类重点好书,你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容,想要去了解底层规律的内容,核心的知识点和概念,以及延伸性强的内容,还有你非常感兴趣,想要学以致用的内容,另外,读一遍之后弄不明白的内容
这些都是属于我们要深度阅读的范畴,都可以作为深度阅读的列表。我们对于阅读是有自己的理解力的。
另外,阅读一定要关注自己的感受,如果某些内容让我们感觉获得力量和价值,产生了困惑和赢得了喜悦,就值得我们深度阅读,有些长期对我们都有价值的知识内容,值得我们去深入阅读以便充分掌握,比如:底层逻辑、方法论相关、认知模型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适合深度阅读来思考。
那么,如何找到值得深度阅读的好书呢?几类书值得你关注:历史上就对其有过比较一致好评的书,二是各个领域中地位很高,分量很重,这些重要作者写的书,三是当前新出的书中非常经典的书,以及专业机构、名家推荐的必读书单,也是你选择好书的来源,经过他们的事先筛选,节省了你盲目找书的时间,降低了碰到不好的书的风险。阅读需要付出时间,深度阅读更加需要付出你的时间和精力,如果碰到了不好的书,果断放弃阅读,千万不要硬着头皮去读不好的书,会让你浪费更多的时间。
如何深度阅读书籍,步骤是什么?深度阅读比拼的不是阅读的时间,而是深入理解的程度,不是让你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把书读完,而是要求我们带着想要解决的问题,围绕一个主题,和读者的思路保持同步,对话题关注,并全身心地投入来进行阅读。
所以,对于阅读时候的精神集中程度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不可以蜻蜓点水般从一个主题跳到另一个主题,随意被毫无关联的消息干扰和分散注意力。不像快速阅读中你用的各种速度法,先看目录,通读每一章,在一页纸上停留不超过10秒,迅速找出三个关键词,划出本节重点,画出段落的小标题,段落的首末句等等这些方式来快速掌握书中重点。
这些方法都适合在初步选书的环节,了解这本书你有没有必要继续进行深度阅读,也可以是常说的“精读”。因此,一旦你发现这本书是值得你去深入阅读的,那么你就可以开启深度阅读的步骤了:
1、 建议用纸质书籍来进行深度阅读
深度阅读的过程中需要用笔做记录,写写画画,不能只用眼睛去阅读,千万不要吝惜你的书,我主张充分利用好书的空白处,不要有书籍的洁癖,需要你和作者深度对话,而电子阅读器,手机等这些设备比较适合浅阅读,虽然上面也可以做读书笔记,甚至可以进行评论和参与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但是会影响你深度阅读的过程。
2、 用自己的语言去整理和分析,发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书中的概念和理论
将它们运用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鉴于我们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学科背景,知识储备,阅历思考深度都不一样,所以可以进行深度阅读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就像深度阅读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休闲娱乐,你是抱着某种目的去阅读的,带着疑问想要解决问题去阅读的。其实,这就是一个将书本内容进行拆解、精华进行概括提炼的整理,然后重新阐述的过程。当你进入这样一个过程的时候,你就开始迈进深入阅读的门槛了。
3、 选出你要深度阅读的章节,推进下去
不要追求速度,要注重阅读的深入程度,拿出书单,选出希望深度阅读的好书之后,再筛选出需要深度阅读的章节(注意,不是每个章节都值得你深度阅读的,有些前面的背景介绍,方法原理可能并不是书籍的精华所在)然后,就是静下心来,并且大脑保持良好的活跃思考的状态,这样才能够在阅读时,不断产生有益的联想,建立和已有知识体系的关联,并且想到把所看所学用到平日里碰到的场景中。深度阅读是找答案,不是追求速度和比拼阅读的字数。
4、研究性地阅读也是深入阅读的一种
把深度阅读的过程演化为研究性阅读,带着问题去阅读,比如你想要研究关于演讲的主题,把这个主题下的好书榜排列出来,都拿出来进行阅读,在你的脑海中把如何能够提高演讲能力作为主题来进行研究,列出你的提高方法大纲,再将书中的内容仔细阅读,看看有结果的人,演讲能力很强的人,是怎么提高演讲能力的,将他们的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自己可以拿来用的行动步骤,指导自己提高演讲能力。
5、 用输出倒逼输入
写作和演讲都是很好的输出手段,充分利用这两种方式,让自己到达新的高度。将深度阅读获取的认知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展开充分的联想,一个概念与多个已有知识相结合,并且形成可以拿来分享的知识要点。用写读书笔记,书评和读后感,以及拆书和听书稿讲书稿的形式,来输出通过你深度阅读提炼出的内容。还可以成为你的系列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参考书目。深度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形成自己的写作素材。通过写作这个输出过程,反过来进行阅读的深化。
6、 深度阅读一本好书,就读他的作者,读作者的时代
书的作者很重要,不要拿到一本书就开始读,先了解一下他的作者,作者的思想体系是什么,学术成就有哪些,这本书是他什么时期的作品,他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和历史时期所写的这本书。如果这个作者足够重要,你可以尝试把他的其他书都找来读,越多越深入越彻底,就越好。
7、 你可以通过深度阅读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
这里的深度不仅仅基于是一本书的阅读,而是围绕着一系列书进行深度阅读,这里的深度是深入到一个作者和一个时代。《长安十二时辰》很火的时候,你对于唐朝的历史特别感兴趣,想成为唐朝的代言人,那么你就可以去找唐传奇这些唐人小说和唐人笔记来读,了解那时候的风土人情和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读完这些还可以读《新唐书》《旧唐书》,把那个时代的各种知识都搜集罗列,形成你的知识体系,这样有关这段历史,你可以作为一个主题来研究,也可以成为这个时期的专家。
总结一下:深度阅读是在我们新的时代不可或缺的读书方式,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碎片有碎片的读法和价值,但是完全不可以取代深度阅读对我们思想体系的建立,深度思考习惯的培养,底层逻辑方法论的形成所产生的作用。越是信息爆炸,越是要有自己的读书方法,有自己的读书坚持,越是不能忽视深度阅读的价值!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我是嘚瑟小仙女,关注我,职场路上一同成长
行动起来,躬身入局,成为更好的自己,为什么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