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弄懂了算法导论的90?
其实不管是对于在校生来说还是已经工作的程序员,一般很少都会接触算法。
学生的话也只有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开设了数据结构和算法相关课程的才需要用到,但如果只是对付期末考试的话也没啥难度。
但是如果在大学期间接触到算法竞赛就不一样了,需要花费比较多的精力。
的确在工资上任何公司都是10%的算法大佬拿的工资比其他90%的业务开发程序员或者其他的程序员都要高,不过就凭只懂《算法导论》这本书的话还是不太行的,算法离不开业务的。就算超越也是超越那10%的算法工程师里的90%,如果能达到这个境界别说BAT了,微软谷歌都是可以考虑的。
说这个话在我看来他可能是想卖课,卖完再慢慢告诉你,“学到90%也没有那么容易”,或者“在刷我这套题这件事上超越90%的程序员 并不等于收入上超越90%的程序员”。
你多去拼多多参加几个活动,在文字游戏和预期管理上你应该就懂了;要是还不懂,大概你也不是那么适合做这一行以及算法导论。
公式:弄懂+一本名著+百分比+超越+百分比+你的群体。
例句:
弄懂sicp的67.9%,你就超越了95%的程序员。
弄懂本草纲目的72%,你就超越了93.7%的中医。
弄懂冰箱说明书的83%,你就超越了99.9%的冰箱使用者(这也许是最真实的,虽然冰箱说明书不是名著……)
至于为什么这么说……个人觉得就是对xx东西的一种崇拜,很大程度上是人云亦云。
算法导论是本不会动的书,不同人读效果不一样的。不要神化某一本书,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不看算法导论你也可以会算法,你也可以会数据结构,你也可以进大厂。没有算法导论的时候也依然有研究算法的科学家。你能通过他学会知识很好,但你觉得它晦涩,搞不懂,没有c的代码让你学的不舒服,那就不看他。
人生中见书,书中见人生。读书有时候不一定是为了学东西,可能更多的是一种享受。就像你没学看过csapp之前,通过各种课程,学了零零碎碎的知识。忽然有一天你看了csapp,你觉得好过瘾啊,好爽啊。你觉得你学习的第一天就看csapp能有这种效果吗?
好书不会变少只会变多,更何况帮到你的也未必需要是好书。也许一本书只是很普通的书,不严谨,还都是大白话,但未必就帮不到你。
学东西莫要搞崇拜。很多程序员学习的时候都不是通过算法导论这本书学的,可他们依然很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