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学校背景对留学申请有何影响?
本科学校背景其实代表着GPA的严谨度以及课程体系的完善程度,这两个标准加起来就被看作是你申请时个人背景与未来申请项目接轨的硬标准。
首先:GPA的严谨度,一般情况下,美国的TOP50的学校要拿高分毕业,特别是最后的六十个专业课学分的GPA要拿到3.5以上是很有挑战性的,这相应地放到我们国内的211和985院校也是不容易达到的标准,所以网上这些一边倒地说双非难申名校并不是毫无依据的。
其次:课程体系的完善程度,国外大学研究生项目不仅会查阅四年的平均成绩,而且会把自己项目要求的预选课(Pre-requisite)拎出来单算一边预选课的GPA,举个简单的例子,以目前大热的商业分析为例,大多数学校欢迎本科背景经济学,金融,数学,计算机等专业的学生来申请,但是无论你是哪个本科专业,本科的核心课程均为:微积分,线性代数,统计,概率,编程语言(C++, JAVA, Python等),一般要求的核心基础课都有多达8-10左右。所以如果你有一个211和985漂亮的GPA并不能保证顺利入读名校,而是需要在一个漂亮的GPA基础上,加上一个完备且匹配的课程体系。
第三:大多数西方名校,以美国为例,只要是成绩真实,且本科课程背景匹配,都必须遵照非歧视性原则进行审理,也就是当你和另外一个211和985的竞争者放在一起时,学校绝对不会说因为你一个双非院校而拒绝你,因为很多美国优秀的学生,因为无法支付高昂的私立大学的学费,而选择就近在本州的公立大学念书。总的来说,美国招生政策不是硬成绩和背景的筛选,而是诸多元素的综合决定。
最后,研究生的申请整体分为个人硬件背景和软件背景两个板块,GPA(包含了你所提及的学校背景),GRE/GMAT, TOEFL/IELTS等只是一些数字,而你本科阶段个人在领导力,团队写作,工具掌握,实践操作,科研及实习等方面软背景也是不可或缺。直白一点说,如果硬要把申请分成几个占比清晰的部分,那么硬件部分至多可以到达60%左右,双非院校如果可以拿到GPA3.5+(课程匹配度高),GRE320+, TOEFL100+,那么在硬件部分的60分至少可以拿到50+以上,那么剩下的40%该怎么去抓到更多分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同学科研做的很好,发表了论文;有的同学实习找的好,每个暑假都去了不同行业浸染;有的同学社会实践和专业证书考的多,能力多样化,可以给未来的研究生课堂带去很多可讨论的范本。
综上,整体来说,以美国为例的西方教育体系整体是英雄不问出处,院校出身不是决定性因素,双非并不是阻碍名校申请路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