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李文星赴天津求职蹊跷死亡?
一份本以为是上市公司敲门砖的Offer,最终却使这位大学生李文星走向生命尽头。而当初在互联网招聘平台上发布招聘信息的公司,实际上却是一家冒名招聘的“骗子”传销组织。
最近这两三年,应届毕业生求职时被骗的新闻屡屡发生,一般的套路都是以体检或培训的名义被骗钱,像李文星这样的事件就更让人愤怒和悲伤了。
这类虚假岗位的招聘者目标大多是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往往职场阅历浅,并且急于找到一份工作在大城市生存下去,对招聘公司缺乏警惕性。
如何识别这类招聘骗局呢?通过这位男同学的录用经历和收到的录用通知函就能看出很多漏洞。
第一、通过公司招聘面试的专业性做判断。被录用的公司是一家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招聘的岗位是技术岗位。通常技术岗位都会至少有初试环节和复试环节两轮面试,根据岗位重要程度可能会安排三轮面试。注意!即使因为距离原因初试采用电话面试,也应该有一对一的面谈,人才是公司最宝贵的资源,而技术人才在高新技术企业里又属于直接创造效益的人员,绝对不可能只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话面试就录用一个5000元/月的工程师。这已经是一个大大的漏洞了。
如果到公司里去面试,还要看面试官是否专业、企业环境如何,面积的大小、在里面工作的员工精神状态如何,通过这些去判断企业的好坏优劣。
第二、通过offer的专业性做判断。一家上市公司,录用通知函居然是发自于一个昵称为“五杀乐队”的QQ邮箱,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公司有自己的网站,那么发offer的邮箱后缀就一定是公司的网址,用QQ邮箱发送录用通知函的公司只能理解为小公司或者非正规公司了。
另外看offer中其他待遇中提到了五险一金,后面用括号标明了“转正后”。这也是小公司和非正规公司的做法,因为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应该在员工入职当月就缴纳五险一金。
第三、通过法律的角度去鉴别。目前全国企业都进入了全国企业信用网这个大系统内,求职应聘时可以先在全国企业信用网上输入公司名称,查查看一下公司的注册时间、注册资金、是否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黑名单)等信息,成立时间越长、注册资金越大说明企业越靠谱。
我有个表妹毕业时去广州找工作,被一家化妆品销售公司录用,让我给建议。我让她把公司名称提供给我,通过企业信用网查到公司的信息,注册资金才10万元,而表妹说她去面试的公司里有100多人,我就说这公司一定不靠谱不要去。果不其然,半年后表妹和我说,这家公司的老板欠了员工200多万工资卷款逃跑,成了当地职场圈里的大新闻。
第四、通过互联网的方法去鉴别。如今的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通过网络搜索的方式看看录用公司在网上的口碑如何,是否有属实的负面评价,有时通过蛛丝马迹的信息顺藤摸瓜就能找到纰漏。
我是职场达人李小船,欢迎关注我。职场酸甜苦辣,陪你一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