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私藏玉蝶是一大罪?
题目有误,是玉牒,不是玉蝶。玉牒是指皇族族谱,系皇室最神圣之物,除专管宗室事务的宗人府外,任何人不得私自查看,何况是私藏。皇家玉牒是什么东西
皇家玉牒,即皇族宗谱,专门记录皇室贵族世系、辈分、性别以及亲族关系,跟民间族谱没有本质区别,皇室族谱叫“玉牒”显得高大上。
自唐代起,历朝历代都修玉牒,只是因为时间久远、战火频仍,历代玉牒都损毁了,完整保存至今的皇族宗谱只有清代玉牒。
清代玉牒玉牒分两册。
清太祖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为本支,称为“宗室“,录入“宗室“册,册子以金黄色缎带为封面,俗称“黄带子”、”黄册“,黄册又分帝系、列祖子孙、列祖女孙三个系统。
其他与努尔哈赤同一个爷爷而不同父之的人为旁支,称为“觉罗“册,册子以红色缎带为封面,俗称“红带子”、”红册“,红册又分子孙、女孙二个系统。
清代玉牒每十年纂修一次,玉牒中记载的内容除姓名外,还要记录何时生人、何时亡故、母妻姓名等信息;如果是皇帝,记载信息还要更加详细。
隆科多私藏玉牒罪雍正五年(1727年)十月,隆科多正在跟沙俄谈判,眼看就要成功,却突然被召回京城。
隆科多被召回的直接原因是,宗人府(专门负责管理清朝宗室事务,包括皇家玉牒在内)向雍正告状,说辅国公阿布兰私自把皇家玉牒送给隆科多,隆科多收下后藏在自己家中。
雍正大怒,先是幽禁了阿布兰,又召隆科多回京,逮捕抄家,下令群臣会审。
十月,定隆科多41条大罪,分别是:
大不敬之罪五,欺罔之罪四,紊乱朝政之罪三,党奸之罪六,不法之罪七,贪婪之罪十六,凡四十一款。当斩,妻子入辛者库,财产入官。按照规定,玉牒非常之神圣,“除宗人府衙门,外人不得私看,虽有公事应看者,应具奏前往,敬捧阅看”,私藏玉牒,属于“大不敬”之罪,加上41条罪名并罚,当斩。
作者有些想不通隆科多为何要私藏玉牒,这个东西虽然神圣宝贵,但没有实用价值,即便有用处拿来看看或者抄写一份,再偷偷还回去就行,为何要藏起来呢?
如果结合下面的故事,可能就能找到答案了。
皇家玉牒曾不翼而飞清代每十年纂修玉牒时,并非在旧版上涂改修正,而是每次重修,重修后旧版本仍然保留。
从顺治十八年(1682年)编纂第一部,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最后一次纂修,清代共修玉牒27部,如今保存在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辽宁省档案馆的清代玉牒都是只有26部,丢失的那个版本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所修玉牒,不但下落不明,连遗失原因都不详。
《大清圣祖实录》和雍正二年(1724年)所修玉牒谱序中,明确提到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确曾纂修过玉牒,以清代对玉牒的一贯重视,不可能意外遗失损坏,最大的可能是被销毁了。
可惜的是,各类史料都没有记载这部是如何失踪的,更没有记载被销毁。
作者大胆推测一下,这部玉牒很可能是被隆科多偷走,后来被雍正皇帝销毁了。
皇家玉牒与九子夺嫡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前后,已经是康熙晚年,所谓“九子夺嫡”的皇位之争激烈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而这件事与皇家玉牒是密切关联的。
首先是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太子胤礽首次被废,争夺皇位最激烈且最有希望的是大阿哥胤褆、废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雍正)、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祯。
激烈的竞争过程中,大阿哥胤褆被康熙终生监禁,三阿哥胤祉主动退出,最后只剩下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祯三个人。
这些皇子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每个人背后都有自己的支持者,其中上文提到的阿布兰是八阿哥胤禩的支持者,也就是所谓”八爷党“的成员。
经过激烈的角逐,四阿哥胤禛胜出,成为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的继位一直充满争议,他很多作为都在证明自己继位的合法性,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玉牒很可能记录了不利于雍正的内容,隆科多藏的可能就是这部玉牒。
既然这部玉牒对雍正不利,就必须要找回来;找回来后,雍正可能需要删改,但既不能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玉牒上直接修改,又不能在下一版本的雍正二年(1724年)玉牒中修改,因为两相对照就能发现篡改之处,所以就干脆销毁,让后人无从查证。
需要指出的是,上面叙述之事件件属实,但事件彼此之间的联系,仅仅是作者个人的推测和猜想,由于康熙五十四年的玉牒失踪,历史的真相或许已经被湮没,无从探寻了。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