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问题换一下,评论会大不相同,比如换成python之类的国外语言。在假设不圈钱的前提下,木兰这个编程语言有点操之过急了,还没有更多地从python独立出来就发布了消息,如果这个语言能足够丰富完善,或者像python一样最后完成自证,用py写py的编译器的话,骂声会少很多。关于本地语言编程的相关,提问者的专栏里说了很多。他国有很多用本国语言写代码的程序员,且他们并没有被太多攻击,但是国内易语言等就被视为低级语言而很少有人发展,这个本质上是文化不自信。之前某个回答里我说过,外国人用100年彻底摧毁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从那以后又过去了100年,现在的文化自信就好比石头下的芽,能发出来但是太难了。这个从学术领域,废中医呼声,“英语歧视”等很多社会现象里能看出一二。从目前情况看,这家有一定可能要圈钱,但是国内幼儿编程主要是scratch,中等有封装好的海龟指令绘图软件,高级就直接上py了,这个语言如果是面相幼教开发,那就需要做这两者的一个中间量,这就要求这个语言足够简单易学,将一些复杂结构封装起来,增加可直接调用的素材之类的。我之前在游戏汉化一个相关问题下说过,其实很多人不适合双语,他们在碰到第二语言时,脑袋会先翻译成第一语言,这个翻译真的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这个过程就导致了面对大堆的英文时,有的人即使雅思托福四六级,他看着也晕。但如果说他们这样的人不适合编程,不适合任何无中文的软件和游戏,那就有点搞王种了。编程语言很多人说就是几十个关键字(词),全记住就解决。但是运用这几十个关键字所需要的,是标准库的一堆函数名。其实几乎翻一翻就能拿到大部分骂中文编程的观点:1.拼音多义:那是拼音的事不是汉字的事,拼音变量名我也恶心。2.编程软件没有中文联想:这个确实是问题,但是这个可以做。拼音输入法能做到联想,没道理就做不出联想变量/函数名的插件。3.没有社区环境:主要就是不出名,起步晚,以及我们现在还是没有话语权。但如果编程语言真的完备了,或者说有成熟的共翻(库函数,做插件)组织及团队,这个在国内也会掀起一股热潮。4.英文字符少:…我记得联合国的文件,用中文能节省1/8还是1/3的页数来着。更何况有全拼,自然码,五笔,联想输入。现在虽然做不到打syso出system.out.println(这玩意我忘了咋写了…我也没用过自动拼写),但是未来可能打个“系出”,“xc”就能自动蹦出来。像之前说的“if”和“如果”,且不说关键字没必要都翻译,就算翻译,我也会用“若”,拼音输入比if也就多2个按键(ruo1)。5.中文符号:#define,,,以及微软输入法能锁定输入英文符号。我之前很多文章就这么写的,好像在奶牛关。总之还是希望多点宽容吧,搞编程语言又不是搞破鞋。同行十二年,竟不知木兰是女郎,那说明她也不比同行差,只是需要这十二年的时间。大家为啥吹文言编程,贬木兰。一个是木兰现在确实就是不完善,请记者报道的时候又拉了胯,外行报道内行。另一个就是,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文言比英文高级,英文比中文高级。你看日本的轻小说,很多水平是不如国内网文的,但是这一批8行的小说的忠实读者在碰到国内网文时还是习惯踩一脚,这个就是观念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