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团长我的团都出现了哪些二战经典武器?
任何人评论团长我都要来帮帮场子。《团长》我看了不下十来遍,在我看来这是一部未来几十年可能都超越不了的作品。
《团长》之所以好看,耐人寻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岁抗战环境的真实还原。你说为了追求真实连爆破师都炸死了还不能说明吗?下面回到正题说说团长中出现的经典武器,先开始机枪篇:
NO1,捷克式轻机枪,虞啸卿说了日本队歪把子和他比是潺孙,虽然一开始露了一面,后面迷龙拿的也不算真正的捷克式,但龙团座说了是加拿大产的和捷克式是一家,我们就且当是。这确实是一把二战名枪,易携带,更换枪管只需要不到十秒,老兵回忆这把枪坚固耐用,精度很高,指哪打哪,在欧洲战场尤其是中国战场,被称为步兵完美的武器。捷克式轻机枪和他那一家族的机枪都为二战立下很大功劳。多说一点,日本的歪把子和他比确实是潺孙。NO2,马克沁,团长中崔勇的主武器。一战二战都非常有名的武器,这把枪有多厉害,用几个数字来说明。4挺马克沁击退5000名非洲土著的进攻,一挺马克沁相当于拿破仑时代一个步兵团的威力,索姆河战役德国用马克沁一天打死6万英军,整场战役一共120万士兵死亡,大部分是由马克沁造成的,也就是因为他恐怖的强大火力才催生出坦克这样一个钢铁怪物。日本的92式见了他也得叫爷爷,供弹和散热决定了92式做不到像马克沁那样疯狂的火力。No3,勃朗宁重机枪,没错,就是虞啸卿车上那把配枪,后来被龙团座要了过来。二战美军主要机枪,勃朗宁重机枪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化美军的主要重机枪,《黑鹰坠落》这把枪打藏在混凝土后面的敌人是跟完全没有障碍物似的。NO4,瑞士启拉利机枪,龙团座搞来瞬间让迷龙卖了点那把枪。话说这剧组也太厉害,这么冷门的枪咋搞到的。
下来步枪篇:
NO5,M1卡宾枪,在烦了逃兵后绑成粽子,炮灰团来领武器的时候给了一些,这把枪是烦了后期的武器。枪身小,火力猛(连射),比进战武器射程远,威力大,是一把近程很好的武器。NO6,M1917,不辣用树棍子插鼻孔搞回来的枪。枪虽然叫恩菲尔德,但是和李恩菲尔德没太大关系。抗战期间大约有15万支流入中国。NO7,李恩菲尔德,死啦死啦的配枪,英制的。龙团座拿的是MK III NO.1型号。NO8,38大盖,飞机坠毁,迷龙打死日本人抢到后来配给不辣一枪击穿死啦死啦肩胛骨的那把枪,优点是精度高,射程远,穿透力强,缺点就是有时一枪打不死,在身上钻了个洞,日本步兵统一制式步枪,也是一款二战名枪。NO9,中正式步枪,虞啸卿在收容站展示给炮灰们的那边步枪,虞啸卿说,七九式步枪,比三八大盖准,比他远。明显是鼓弄炮灰呢,精度应该不如三八大盖,总体性能还是不错的。NO10,英国狙击步,张立宪拿着押解死啦死啦的那把枪,一眼被龙团座看出。全称是李恩菲尔德NO4 MK丨狙击步枪。NO11,加兰德步枪,美国二战著名步枪。打完子弹“叮”的一声很好听。是美军步兵大量装备的一款步枪,即能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又能当狙击枪使用。《兄弟连》中我们帅气的连长就是使用的这把枪。NO12,汉阳造,小书虫使用的那把枪,抗战期间国内仿制德国的步枪,大量装备着抗日的中国军队,性能较差,比不过三八大盖。小书虫费力的拉枪栓就能看出这把枪的缺陷。再下来冲锋枪篇:
NO13,斯登冲锋枪,一开始要嘛和蛇屁股使用的枪。这个枪的优点是制造简单,有大量的冲压夹组成,缺点就是特别容易卡壳,封闭性很不好。No14,汤姆逊冲锋枪,烦了叫他“战地扫帚”,打扫战壕用的,这把枪确实在二战很有名,是美国步兵大量装备的冲锋枪,在欧洲战场和德国的冲锋枪不相上下。剧中此枪的戏份也很多,去西岸解救烦了父母时该枪就大放异彩,不辣后期的爱枪。最后是手枪篇:
NO15,驳壳枪,龙团座的近程配枪之一。装上木制托把可当步枪使用,mini卡宾。这把枪在在欧洲吃不开,枪口上跳特别严重,反而在国内使用量特别大,一个是国人使用它倾斜射击,良好的避免了强大后坐力带来的枪口上跳,另一个就是加上木制托把肩扛射击。后一种方式在实战中最多,前一个被电影渲染的太厉害。NO16,勃朗宁手枪,虞啸卿赐给龙团座的手枪,是他近程武器的另一把配枪,龙团座就是用他打死了羊蛋。在他们刚坠落缅甸,阿译拿飞行员的那把也是勃朗宁手枪,和团长这个型号不同而已。勃朗宁手枪有很多经典枪型号,至今都在使用。NO17,史密斯左轮手枪,麦师傅和张立宪都有这把枪,在虞啸卿第一次准备枪毙死啦死啦时,张立宪就拿的这把枪。此枪在香港早期警匪电影中经常出现,看得出来是当时香港警察的配枪。团长里面还出现了二战其他经典武器,包括木制把手雷(仿德),美式手雷。
还有掷弹筒:
剧中对于各种炮也有描写,包括92步炮,克虏伯的30毫米战防炮。还有美军坦克,巴祖卡火箭炮,高射炮,何烧光的喷火器,其实严格来说出现的美式吉普车也算,这样算下来出现的二战武器装备太多了,前面这些已经花费了我一天的时间去搜集了。主要源于对这部剧的喜欢和认同才支撑我做这样一件事,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