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之谜

更新时间:02-03 教程 由 薇糖 分享

那就是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之谜?

明朝历史上有一大疑案,那就是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之谜,试问他出海的可能性有多大?

(本文行文风格较为轻松,勿见怪)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先说我的结论:10%。

在座的各位可能很奇怪?为什么朱允炆出海的可能性怎么这么小?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了解一下这段历史:

朱允炆削藩,由于当时能力不足,策略不对,激起了群王的愤怒。其中,实力强悍的朱棣用了一系列手段“绑架”了宁王朱权一起造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想知具体内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我的其他回答)。然而,朱棣进京(应天,即现在的南京)时,应天府燃起了大火,从此,朱允炆就下落不明。

对于朱棣本人来说,朱棣找不到朱允炆,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何谓也?因为自己是造反者(天下皆知),造反的借口是“清君侧”,即藩王出兵攻打皇帝身边的奸臣(设立者:朱元璋),然而你清忠臣就算了,你把皇帝也搞没了,你这是几个意思?

当时的朱允炆,有很多的支持者,你连皇帝的下落都说不清楚,万一哪一天蹦出来个“朱允炆”,无法考证真假,但只要有人敢说,就是有号召力的,会对朱棣造成很大的威胁,所以,朱棣一方面造谣(朱允炆已被大火烧死),另一方面,悄悄咪咪的派人(不敢公开)寻找朱允炆下落。

这中间涉及到两的人,其中一个很著名,另一个很低调,我们下面会讲到。

我们下来看一看有关朱允炆下落的几大说法—

No.1 朱允炆下落之谜—自焚说

顾名思义,自焚说就是说朱允炆自愿被烧死了(但他内心是不情愿的),死于宫廷的那场大火。

怎么说呢,自焚说就是朱棣打到南京(相当于那时的首都)以后,应天宫殿生起大火(当时皇宫用材为木头),而朱允炆就死于此时。

这是官方认证过的。此类回答出自《太宗实录》。大体是说,朱允炆听说朱棣进入金川门后,也想出来迎接,却又叹道:“我何面目相见耶?”于是,就带着皇后闭宫自焚……

这皇帝,竟能傻到如此程度,我也是醉了……

很明显,这就是朱棣掩盖事实真相罢了。

此记载虽出自《明实录》但实录不实(实录一般是在皇帝驾崩后有本朝官员而写,还有皇帝命令修改一些事实,要通过本朝皇帝审核,一般也就是本朝皇帝他爹。你愿意黑化你爹吗?所以,实录不实),只是朱棣告诉大家,朱允炆死了,你们死心吧。还不忘从火里捞出一具尸体,说这就是朱允炆(看不出本相),以皇帝之礼厚葬……

(这朱棣为了圆谎也真是……)

这种说法可信度不高,我给15%。

No.2 朱允炆下落之谜—出家说

历史上留着这样一个故事:

朱允炆听说朱棣打进来了,心里慌的一批,万念俱灰,想拔剑自刎。这时,朱元璋以前的贴身太监想起了什么,就告诉他:“先王以前死的时候遗留下来一个铁箱子,告诉我们不到危急时刻不能打开,在我身边藏着。”一找,果真有这样一回事,里面有剃刀,僧服和度牒(和尚用的,类似于身份证),还有一些银钱。

朱允炆明白了,他爷爷(朱元璋)料到朱允炆可能会有不测之事,就比如藩王造反,于是,给朱允炆留了这一手。于是,朱允炆积极配合,剃了头发,穿上僧服,从皇宫后门带了几个大臣逃走,从此,不知所踪。

这种说法出自《明神宗实录》(也隶属明实录),对于这种说法,是万历和张居正的对话得出的。万历问张居正朱允炆下落,博学老师张居正回答:“国史不载此事,但故老相传,言建文当靖难师入城,即削发披缁从间道走出,人无知道。”

其实,对于这种说法,张居正也拿不准。

后据说朱允炆躲在一个寺庙,写下一首诗,被姓杨的老僧人拿走,说自己是建文帝,结果被发现是假的,受了罚。

在我看来,这种说法那叫一个扯淡,朱元璋要是知道这种事情会发生,干脆直接换个儿子(比如朱棣)当皇帝算了。

我的认可度:5%。

No.3 朱允炆下落之谜—隐入民间说

这种说法很简单,就是说朱允炆绝望了,不想和朱棣斗了。于是,他隐入民间,不复出,安度晚年。

这种说法推论自朱棣和一个人的对话,也就是我们的第一个主角—胡濙(我也不会念)。这位仁兄牛逼在哪里?原为兵科给事中,永乐元年迁为户科都给事中,在大陆上的各地寻找朱允炆的下落。由于长期做地下工作(找朱允炆),加上名字太难,知名度不是太高。

一夜,朱棣要睡觉了,听有人来了,很不高兴,但一听是胡濙,十分高兴,连忙召见。此前,他们问过一个知道朱允炆下落的人,死活不说,要不是朱棣老朋友姚广孝临死前请求放了他,这家伙这性格,早没命了。而这,证据就没了。胡濙来了,就是带来情报,于朱棣彻夜长谈,朱棣那叫一个高兴,这说明,朱允炆下落找到了,既是胡濙找到的,那么朱允炆就在中国。既是彻夜长谈,那就应该还活在民间。此时,仅仅过了一两年,朱棣驾崩。虽然有点迟了,但好歹没带进棺材……

对此,我给30%可信度!

No.4 朱允炆下落之谜—出海说

接下来,切入正题—出海。

这次出海由太监马三宝担任总指挥。马三宝,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郑和,出海的原因吗,就是寻找朱允炆下落。虽说没啥结果,史书没啥记载,但这却成了壮举—郑和下西洋!

因为史书也没啥记载,即使没有啥证明不可能的事件,甚至表面看很有可能,加之以姓胡的(不想打了)有了结果,只给可信度10%(不好意思,我也是抒发自己观点)。

至于剩下的百分比,就留给那些未知数了,毕竟,凡事皆有可能!

好了,我的回答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支持!

(本回答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就喷!)

声明:关于《那就是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之谜》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tutorial/14_2288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