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收编三十万青州兵成就了霸业

更新时间:02-01 教程 由 痴货i 分享

曹操收编三十万青州兵成就了霸业?

首先青州兵不算曹丕解散的,而是自己一哄而散的,盖因当时曹操新亡,曹魏处于权力的交接之时,这是个很敏感的时期。而此时曹丕在邺城,曹彰还在赶往洛阳的路上,不但青州兵们没有安全感,就连洛阳的朝臣们也没有安全感,一度害怕天下大乱,要秘不发丧。但是,主持曹操丧礼的贾逵,关键时刻站了出来,不但为曹操发了丧,而且还反对朝臣们强硬处理青州兵哗乱的意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软着陆”的处理方式,让各地给予食物,由此曹魏的青州兵消失在舞台上了《三国志.贾逵传》注引《魏略》。

不过话说回来,曹丕也不会重用青州兵的,前文说了,曹操一去世,正是曹丕接过权力最微妙的时期,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的,就更可能威胁这个敏感的新当家人。比如,和青州兵一起闹着走的,还有镇守青徐一带的臧霸部队,曹丕上位后,把臧霸调入朝廷,变相的解除他的兵权。不过,好在后来曹丕也知道臧霸并没有反对之心,当年部众闹着要走,一方面是曹操当权太久,又有足够的能力和魅力威服军队,如今不在,自然不安;另外一方面,臧霸属于小诸侯加入曹操阵营的性质,所将之兵又大多是自己的部曲,和朝廷又缺乏深入的联系(所以臧霸在官渡之后送人质入朝廷),更要命的是缺乏军纪;所以,哗变也好,吵闹也罢,都属于正常现象,青州兵的性质也是如此。

当年曹操讨董起兵,最缺乏的就是地盘和军队,前期曹操的军队来源有三,第一,家族的支持,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皆非泛泛之辈,自然有人跟随,特别是曹仁,本来就聚集着千名少年要搞事情。第二,通过招募得到的,比如最先加入曹营五子之一的乐进,就被派回本郡和夏侯惇一起招募兵马。还有富豪曹洪,本来就有家兵千余人,又找自己的老朋友扬州刺史陈温,招募了几千丹阳兵。第三,当地氏族的支持,比如乘氏的李典家族,不但整个族人都支持曹操,还和来招募的吕布部将火拼,最后还打赢了。以上这些部队质量不错,但是数量还是太少了,直到曹操离开东郡,进入兖州平定收降了百万黄巾军,最后挑选了三十万比较精壮的黄巾军,号称“青州兵”,曹操才狠狠的发了笔横财。

但是,青州兵毕竟是当年黄巾军的班底,而黄巾军主要又是被逼的没有饭吃的底层人民构成,军纪差是必然的,战斗力估计也是良莠不齐。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曹操讨伐张绣,导致他投降,好色的曹操却把张绣再度逼反了而被偷袭,结果兵败如山倒,大将典韦,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皆亡,曹操自己也中箭,狼狈不堪。这估计就是和缺乏正规军训练的青州兵有关系,而且根据《于禁传》,青州兵兵败之后,不是结营自守反而到处抢劫自己人,被于禁制止后,还告他的状态幸亏曹操也知道青州兵的尿性没有上当,于禁也从此后成了曹营中最威重的大将。青州兵的军纪,可见一斑,这也是青州兵消散的原因之一。

青州兵必然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还不止一个,自从青州兵加入曹营后,多次进行了不少恶战。比如,曹操和吕布几次濮阳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等,兵源的消耗是必然的,青州兵的消耗不在少数。而且,曹操最危急之时,就是兖州叛乱,接着中原发生大饥荒那时期,于是曹操为了解决军粮问题,采取两个措施,一个是精兵简政,淘汰不少人员,相信黄巾军出身的青州兵不在少数。第二,施行屯田制,后来投降的黄巾军大多都派去屯田了,可能这里面包括不少青州兵《三国志.武帝纪》。黄巾军因为肚子饿而造反,如今派去屯田,不正好两全其美吗?

最后,随后曹操的地盘越来越大,早期的青州兵必然越来越少,而麾下州郡,诸侯的正规军补入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精锐,这也是必然发生的事情。比如曹魏最精锐的精骑兵,应该大多来源于河北四州,东汉产突骑的地方。因此,黄巾军出身的青州兵逐渐减少,最后被淘汰也是情理之中。我们看曹魏的名将,五子良将张辽出身西凉军,于禁出身兖州,张郃河北军,乐进加入早是元老,徐晃前在汉廷已入仕;还有许褚是当地抵抗黄巾军的武装头子,典韦出身正规军;还有李典是豪族,李通和许褚差不多,人马还更多,文聘是荆州系等等。所以,跟随着曹操转战多年的黄巾军,没有出过一个名将,被越来越强大的曹魏军淘汰,是必然,也是情理了。

声明:关于《曹操收编三十万青州兵成就了霸业》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tutorial/14_2291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