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各交战国半自动步枪的性能如何

更新时间:02-08 教程 由 颜若惜 分享

二战中各交战国半自动步枪的性能如何?

二战中相对比较主流的半自动大致如下

美系:M1加兰德,M1卡宾,M1941约翰逊

德系:Gew41、Gew43、VG1-5

苏系:SVT38、SVT40

其他:ZH29、wz. 1938M、阿玛格拉39

从后到前去盘,阿玛格拉39意大利的半自动,枪管短后坐原理。但是产量就几百支,而且弹种是新的7.35x51mm,然而意呆利压根没做好战斗准备,新弹药供给不足,这把枪压根没怎么在战场验证,所以不知好坏。但从枪管后座这种对精度不友好的设计来看,加上意呆利军工的渣手艺,我觉得这玩意绝对不会优秀

wz.1938是波兰的半自动,长活塞导气式原理,枪机偏移闭锁,这个搭配看起来还行,但是波兰产量也非常小,缺乏实战数据支撑,但德国占领波兰后并没有重新开启这批步枪的生产线,猜测这玩意不咋地

ZH29是捷克的半自动,和波兰那把一样是长活塞+枪机偏移,结构和ZB26机枪有点类似。同样产量很少,当时张作霖的奉系少量购置了一些,但是它结构很复杂,价格昂贵,可靠性也说不上有啥优势,所以同样排不上号。

苏联的SVT38不谈了,反正后来优化成了SVT40。这把枪在德国人和芬兰人以及精锐毛子手里表现不错,短活塞导气+枪机偏移闭锁可靠性上不差,但是维护保养相对麻烦,零件数较多,在勤加清洁的情况下不错,但是文盲毛子玩不转。

SVT40的短活塞在当时是个比较大胆的应用尝试,也影响了包括德国GEW43在内的后来一堆自动装填武器

德国Gew41是个枪口集气式的废渣,被SVT40吊打之后改成了同样使用短活塞的Gew43,但闭锁是卡铁摆动式,理论精度上略高于枪机偏移,但强度不及它。但Gew43生产比较急,或者说德国人早期没有花心思在半自动步枪上,因此整体可靠性不高,口碑不如SVT40和M1加兰德。

VG1-5在战地5里头是自动步枪,但实际上它是半自动,这种德三末日时的武器想想就不会太靠谱。它的原理是特别奇葩的气体延迟半自由枪机,这种原理后来只有在手枪上见过,(HK P7),既然后来后继无人,那么他一定有硬伤

美国约翰逊步枪是被陆军淘汰的货,四等人因为一时半会拿不到加兰德,所以采购了一批。然而这种枪管后坐原理对精度不友好, 这对步枪很要命,所以我不喜欢它

M1卡宾的短活塞+枪机偏移从现代角度来看搭配很完美,整枪重量很轻,后坐力很可控,改成全自动也hold的住。是一把非常适合近距离、特种作战的枪。只是.30卡宾弹威力弱了点,200米不到的有效射程,对掩体侵彻力特别低。

M1加兰德作为当时第一批全面列装的半自动步枪,肯定有他独到之处。长行程活塞的可靠性和转栓闭锁的强度和精度都让他非常适合用作全威力半自动步枪使。

整体结构比SVT40要简洁很多,维护保养也相对方便(就是操作失误容易夹手指)。唯一的缺点就是它使用漏夹装填而非弹匣。美军对其非常满意,这也导致了战后美国人只是将M1小改而成了M14。当年卡拉什尼科夫在设计AK之前试水的卡宾枪主要参考了加兰德的结构,说以算起来AK里头也容了一些加兰德的元素。

要让我丢个排名:

M1加兰德>SVT40>M1卡宾 其他都是酱油

声明:关于《二战中各交战国半自动步枪的性能如何》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tutorial/14_2292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