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像的时代进入到读视频的时代?
先正面回答
无论何时,在社交过程中,视频和文字、图像、音频等等都是无法相互取代的,各有各的用处。技术当然是可以支撑的,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只是让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却并不会淘汰其中任何一个社交方式。
技术毫无疑问是可以支撑的,在4G时代,短视频社交平台如快手、抖音等等一样做的风生水起。
这并不是简单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而是不同的信息类型,适合不同的社交环境1、文字或者图像社交,有着很高的效率优势
以我本人为例,对于视频和音频信息就感觉很反感,因为必须完整的看完或者听完,才能采集到对方传达给我的信息,而文字和图像就可以一扫而过而知概略。两者在效率上有很大差别。
尤其是有些人说话啰嗦,一段一两分钟长的语音,可能只有十几个字是有用的,所以,在我忙的时候一般是不去查看音频和视频信息的,即使不忙,看到这类信息也觉得反感,感觉好像对方浪费了我的生命。
而有的老年人,或许受限于自身条件(不会打字甚至不认字等),就只能选择使用语音或者视频的方式传达信息,这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
2、图像和视频具有文字完全无法相比的信息量,这也是很大的优势
作为在科技和数码圈混日子的人,我对电脑还算懂一点。所以,就经常有小白向我求助“修理电脑”,对方既然是小白,很多稍微专业一点的问题,对方是描述不出来的,打开了机箱,也可能压根儿认不出来什么是硬盘、内存和显卡,这个时候,文字就不太适合,拍个图片,或者拍个视频,就很有用处了。
3、除了考虑信息接受方,信息发出方的效率也需要考虑
另外,社交的目的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传达信息”,就好像明明我们大家都说“大白话”,可是总有些人想要“吟诗作对”、“之乎者也一样”,社交还有一层比较潜在的目的是“炫耀”,是“很有技术的、很花哨的传达信息或思想”。当然,这些人,经常被我们成为“装逼犯”。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想要写一段很有文采的文字,配图之后发朋友圈,有人想要拍一个很经典的小视频,发快手、抖音或者西瓜视频。
可是,如果有人制作过短视频,就会了解到:一个经典的视频短短十几秒,却可能花费了拍摄者一整天甚至更久的时间去构思、采集、编辑以及添加特效等等。
一个人如果天天都想要发一些高质量小视频,很可能会把自己的全部时间都搭在上面。
而反过来,一段小小的文字或者图文,可能从构思到发布,只需要十几分钟就完事儿。
这也是一种不同。
所以,在正常的日常生活中,天天发一些高质量图文或许才是常态,而高质量小视频或许只能偶尔发一发。
最后,重申,我认为,没有哪一种社交方式会被彻底取代,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只是有了更多方式可供选择,有了可以根据环境选择最合适方式的能力,却并不会出现某一方式取代其他方式的情况。
至于技术,4G时代都能做到的东西,在5G时代应该就根本就没啥大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