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略者有什么借口发动战争?
有的战争是借口,比如美国的洗衣粉,废话都懒得多说,但也有不少战争,其背后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借口”所能诠释。八国联军侵华、朝鲜战争这两场战争就是如此,前者与其说借口,倒不如说是一帮野心狼达成了相互共识,后者则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侵略”。
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列强后来认为的直接理由是,义和团杀死了德国驻华公使冯·克林德。
克林德,全名克莱门斯·佛雷赫·冯·克林德(Klemens Freiherr von Ketteler),他是个德国的贵族男爵。
他在1881年辞去军职,进入外交部门,然后被派驻到广州做领事,后来又调往天津,继而还去美国和墨西哥任过职,讨了个美国老婆。
1899年克林德回到中国,成为德国驻华公使,他很不走运,刚过1年就遇到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怎么起来的,做了哪些事儿就不说了,以高中历史课本为准。
义和团杀洋人,毁灭洋务,四处作乱,偏偏朝中还有人,许多清廷的保守派都支持他们,比如端王载漪。
总之,满清王朝在义和团问题上态度很复杂,这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坐大,一发不可收拾。
壮大的义和团要“扶清灭洋”,要进京把洋人的根子都铲断,闹得山呼海啸。
义和团进北京,他们沿途摧毁了所有认为“洋”的东西,连电线杆和铁道都扒了,还烧了前门附近大片房屋。
他们的目的是杀进北京,把京城里的洋人和教民都干掉,大清洗。
这导致北京与外界的沟通失效,电报都拍不出去一封。
见到局势紧张,各国早就已经开过会准备好的联军遂行出动,前往北京救援。
这批人早就有准备,是借口“保护使馆”大摇大摆进入中国的。
义和团在1900年6月10日杀进北京城,然后又于13日杀进内城。
这是一场浩劫,他们烧光了能找到的教堂,到处屠杀“教民”。
清军也呼应了义和团的行动,一起攻打外国人聚居区。
但因为洋人早有准备,在使馆区建立了工事,清军和义和团的战斗力也不高,围攻始终没有什么进展,宛如一场闹剧,反倒让中国人死伤无数。
其中最坏的就是德国公使克林德,他带人搜捉拳民,名曰“猎取”,然后又对拳民疯狂射击,连路过的都不放过,嚣张得没门儿。
很快,克林德就出事了,他在6月20日,带着翻译,坐着轿子,跑到总理衙门去抗议和施压。
当他的轿子到达东单牌楼北大街的西总布胡同西口时,遇到了端王载漪的手下恩海。
这恩海是霆字队枪八队章京,他当时在东单牌楼带着神机营巡街,克林德见到这拨清军,居然开枪挑衅。
恩海当即命令还击,一阵乱枪打过去,嚣张跋扈的克林德被打成马蜂窝,翘了。
这下事情就闹大了,被称为“恩海杀人事件”,事后清朝为此让醇亲王载沣远赴德国道歉,还为克林德修了个牌坊。
后世西方喜欢说,中国军官打死德国公使克林德,是八国联军战争的导火索。
不过,这完全是歪曲,凡是谁说克林德被杀是八国联军侵华导火索的,你直接给丫一巴掌。
克林德在北京被打死之前,八国联军的侵华就已经大规模展开了,恩海不过是继续扩大侵略行为的由头罢了。
好比一群人窜进你家打劫,打砸抢烧完了,再说这是某某某某原因,这不是无耻这是什么?
没有德国人,还有被当做间谍杀掉的日本人,反正有个干涉借口就行了。
(注:恩海后来被送给了德国人,押到街头斩首,克林德让清廷出了60万两办丧事修牌坊,还挂上了“名垂千古、百世流芳”的大旗,富丽堂皇)
在太平军进北京,北京中断联系的时间里,八国联军的部队已经踏上了中国领土,它们还攻打了大沽炮台,清军击沉了6艘敌舰,守将罗荣光被打死,然后炮台被占领。
克林德6月20被恩海打死,但义和团与八国联军也在6月11日—18日大打了一场,史称“廊坊大捷”。
后世有不少说法认为是慈禧太后蜜汁操作,对11国悍然宣战,发了个《宣战照会》。
但这种理论站不住脚,因为故宫博物院还留了这份档案。
可实际上,这只是“照会”,是外交辞令罢了,法国也在之前对清廷发过照会,大意是:北京的外国人很危险,我们的军队要进北京保护,中国还交出大沽口炮台,否则就强行打下来!可谓无耻又霸道。
而慈禧的所谓《宣战照会》根本没半个字提到要打仗,它只是告诉列强,大沽口我肯定不让,北京的外国人既然你说我方无法保护,那么都撤出北京吧,都到天津去,由你们自己保护。
显而易见,已经联合起来的列强是不会理会中国人的,他们打下了炮台,四处横行杀戮,然后冲着北京就来了,目的很明确,就是趁机宰割中国,你连个日本人都打不过,现在我们这么多人,理由充分,你还能怎么样?
6月21日,慈禧授意以光绪的名义对11国发出《宣战诏书》,这11国是:英、美、法、俄、德、日、意、奥、西、比、荷等十一国宣战。
但是,这份所谓的《诏书》其实就是个内部圣旨,它根本没送到列强那去,11个国家一个都没收到,它送去了大清内阁,密级到地方巡抚,内部开大会的中心材料而已。
诏曰:与其苟且图存,贻羞千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
话倒是说的很到位,但清廷内部讨论的结果是“洋人打不得”,连李鸿章都反对。
于是29日时,清廷推翻了自己咬牙打一仗的念头,对各地使臣发出命令,让他们对洋人解释:此战不是朝廷要打的,是义和团惹事,大家有话好好谈。
后来,清廷自己在致五国国书中,又解释了一遍,表示“战端乃是列国强攻大沽炮台所致”,你要打我的炮台,我的守将当然会还击,不是存心要与各国打仗。
面对这样一个无能、无耻到无语的清政府,还能说什么呢?越是无能,越是挨打,哪怕你“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人家也只需要随便找个借口。
再说朝鲜战争,朝鲜战争有双重导火索。
朝鲜和韩国这两个国家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建立的,在此之前,朝鲜军队是日军,朝鲜政府是日本政府。
二战结束前夕,苏联没想到美国会拿新武器原子弹结束战争,导致苏联陷入被动,虽然最后一刻出兵中国东北,却不仅没有按照之前的约定那样占领日本北海道,甚至连半个朝鲜都被美军以“接受日本投降”的名义拿走。
于是美苏各自一半,控制了朝鲜,又因为互不退让,便各自组织了一个朝鲜政府。
一方是苏联扶持的金日成北朝鲜政府,一边是美国扶持的李承晚政府。
金日成是当年东北抗联的朝鲜族战士,与日军作战多年。李承晚则是当年朝鲜流亡政府的领导,他曾经在中国建立过象征性的朝鲜流亡政府。
两个政府的建立,表明了美苏双方要以朝鲜为界分割势力范围,也埋下了之后朝鲜战争的导火索。
美苏的所谓“联合委员会”不仅没能促成朝鲜的统一,反倒一个在家里搞清洗,一个在家玩暗杀。
1948年,美苏拉来9国组成所谓“联合国朝鲜临时委员会”,谋求建立统一的朝鲜政府。
但这同样只是个门面工程,在愈演愈烈的美苏意识形态争端中,全朝的选举成了闹剧。
先是苏联不允许联合国工作人员入境北方,继而不允许北方搞选举。
继而美国单方面搞选举,自顾自的拉票和扶持李承晚上台当总统,然后强行建立“大韩民国”。
北方自然不甘示弱,也建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这就造成了两个朝鲜的分裂局面。
再之后,苏联信守承诺,实现了半岛全部撤军。
美国却耍无赖,各种推诿耍滑,就是不走,实在赖不下去了,就留下大批“军事顾问团”,实际是成建制的武装部队。
所以说,美苏争霸要为朝鲜的分裂负最大的责任,甚至朝鲜战争他们也是最大的责任方。
基于这种意识形态的冲突以及有意无意的怂恿,朝韩双方在38线上的冲突与日俱增,1年就能爆发2000多起。
于是,战争在1950年5月25日爆发,大战揭开了序幕。
至今战争是谁先动的手,现在已经无法下定论了,因为双方的冲突实在是多,而且都有“统一”对面的想法,美苏也将之作为争霸的试探和预演,任何一次摩擦都可以点燃火星。
最常见的说法是,韩国首先憋不住对着朝鲜发动了升级的攻击,但早已准备好“统一”的朝鲜,立马将之作为了机会,随即展开了对南朝鲜的大举进攻。
有些后世的“解密”文档表示,朝鲜在1950年时,是得到斯大林认可后才发动的全面越线战争,人民军仅3天就拿下了首尔。
朝鲜的行动计划只与苏联进行了共享,中国被蒙在鼓励,韩、美都被打蒙许久才反应过来。
战争扩大以后,朝鲜人民军在大量有中国战场经验的军队,以及部分苏式重武器的帮助下,将美韩军一度推到釜山,差点就解决战争了。
当然,在北方看来,美国人就是侵略者,是介入自己民族内政的敌人,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之后麦克阿瑟策划了一场“仁川登陆”,将精疲力尽的人民军拦腰斩断,一口气翻了盘,反过来将朝鲜杀了个全线崩溃,甚至一口气冲到了鸭绿江边。再往后,美国开始频频进犯中国边境,不断越界撩火,对我国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
也就是这个时候,中国决定参战,以最快的速度组织了志愿军入朝,史称“抗美援朝”,通过五次大战役的血战,硬是将美国组织起来的“联合国军”推了回去。
而之前为朝鲜战争“点头”的斯大林,这会儿却怂了起来,给枪给炮抠抠缩缩,最后全成了中国人真金白银买的,面对强大的美国军队,连出个空军都催了几次。
对我们中国而言,美帝就是侵略者,我们不过是攘敌于国门之外罢了,不打这一仗,东北工业区可就得换地方了,苏联也势必更大规模的插手中国,更没后来的国际地位。
朝鲜战争朝韩双方借口也是说不上的,因为朝韩双方的“统一”其实是本民族的事情,别人无从指责,真正引发矛盾的,是背后争霸的美苏。
若非要说标题两场战争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只能总结为:国家不能弱,民族不能乱,能抵御外侮才能正常发展,否则只能沦为别人掌心的玩物。对东方的过度而言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