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微软要将服务器沉入海底而不是河底或大型水库水底

更新时间:01-26 教程 由 花栀 分享

为何微软要将服务器沉入海底而不是河底或大型水库水底?

服务器沉入海底是可行的,但建在河底或大型水库底下是不可行的。

微软已经在海底建了数据中心

微软的Natick项目尝试性的在英国苏格兰奥克尼群岛附近的35.66米深的海底建数据中心,目的是了解在全球范围内部署海底数据中心的利弊,以确定由离岸可再生能源提供动力的海底数据中心的可行性。

这艘长12米的密封舱,里面有12个机架,864台服务器。下海前,里面的氧气和水份都会被抽走,外部会有一个钢制的金属外壳保护。

值得微软克服千难万险建海底数据中心的原因包括:

1、有大量的沿海海床可以免费使用。

2、可以利用海洋的潮汐运动、和海面风能产生的廉价电力为数据中心供电。

3、在海底,可以用海水来进行服务器的冷却,并且可以避开绝大部份的自然灾害。

4、世界50%的人口生活在海岸线附近,并且全球互联网的主干光缆都位于海底。连接到海中的那些管道可能会减少数据包延迟。

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再生能源供电,甚至提高数据中心整体性能。

这样的海底数据中心可以快速进行部署,在下达建设决定90天内,就可以在世界上任意海岸地区建立一个数据中心并运行起来。

水下数据中心不适合河底或者大型水库底

比如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干流全长6387公里,流域总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年平均入海水量约960亿立方米。以干流长度和入海水量论,长江均居世界第三位。

但长江并不适合建水下数据中心,原因包括:

1、长江流域平均深度并不算深,上游以及中游深度也不过1.5~5米,达不到水下数据中心的深度有要求。

2、每年的夏季7~8月份是长江的汛期,汛期容易形成洪涝灾害,见过洪灾的人都知道它的威力,水下数据中心并不足以抵挡它。

3、每年的12月份到次年4月份是长江的枯水期,枯水期时,连行船都难,更别说水下数据中心散热。

4、数据中心建在河底是不利于河道排沙、不利于船只通行、会严重的影响生态环境。

同样的水下数据中心也并不适合大型水库底,虽然大型水库不需要通船,但它的宝贵在于丰富的生态资源。

微软在加利福尼亚海岸水下数据中心每小时会释放800千瓦的热能,如果水是停滞的,它周围的水温每小时可能提高约0.7°C。

显然大型水库水量和通过水进行热交换速度,并不足以支撑水下数据中心,并且会严重的影响水库的生态环境。

数据中心的选址一定要考虑周边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的采用外界自然资源来帮助数据中心省电、节能、减碳。

比如:

阿里云曾在千岛湖建立了一个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数据中心,设备总容量为5万台。这个数据中心并不是建在千岛湖底,而是抽取千岛湖深层湖水通过完全密闭的管道流经数据中心,帮助服务器降温,再流经2.5公里的清溪新城中轴溪,作为城市景观呈现,自然冷却后最终洁净地回流到千岛湖中。

比如:

Google芬兰数据中心,是Google在2009年从芬兰购买的一家造纸厂改造为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处理巨大规模的数据量所产生的热量会通过冷却系统排入芬兰湾的冰冷海水中。它的能耗相比其他数据中心要节能50%左右。

数据中心能建在海底是因为海洋有足够的水来供数据中心进行热交换散热。

海底相对较平静,能够避开绝大多数的自然灾害。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特别小。这些是河底和水库底下不具备的。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

认同我的看法,请点个赞再走,感谢!

喜欢我的,请关注我,再次感谢!

声明:关于《为何微软要将服务器沉入海底而不是河底或大型水库水底》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tutorial/14_2296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