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和镇江有什么文化上的联系?
镇江、扬州两地自古繁华,如今依旧。两地作为长江下游的人文双璧,在文化方面一直相互融合和影响,也互为补充。
而连接两地的核心就是长江和吴文化。例如两岸凭借长江、运河,水资源十分丰富,两地长江岸线几乎相仿,逾80公里,扬州运河岸线达143.5公里,镇江运河岸线60公里。
扬州境内有三个大湖高邮湖、宝应湖、邵伯湖,水面面积达150万亩。两市还有许多地下水,镇江的“天下第一泉”、虎跑泉、鹿跑泉、丹阳的“天下第四泉”,扬州的“天下第五泉”都是地下水的外露。这种江、河、湖、泉的可饮、可航、可观、可戏的水资源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紧张将变得越来越具魅力。
两岸皆有山,尽管是丘陵,但都具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优势,仪征的丘陵山区如璞玉未琢,原始原貌,镇江更是依山傍水,枕山凝江,宁镇丘陵横亘东西,茅山山脉贯穿两北,以“山”字形构成城市的骨架。
可贵者既有开发得好的金山、焦山、北固山、形成山临水的壮丽和水绕山的奇秀。而南山国家森林公园达18平方公里,还未深度开发。这在地少人稠经济发达的宁沪铁路沿线是甚为难得的城市山林。可以说山灵水秀两地互融互补。
两地的文化互连性。以宗教旅游资源为例,同为佛教寺庙,镇江属临江山寺,金山寺裹山、焦山山裹寺,北固山寺冠山,以雄险取胜。
而扬州多为丘陵寺和平原寺,丘陵寺的大明寺、观音山以轻灵见长,平原寺天宁寺、旌忠寺则以严整名世。
两地寺庙中几乎都有相同的文人雅士造访,李白、苏轼佳话永存,而扬州的鉴真大师更是唐代律宗祖师,中日友谊的友好使者。伊期兰教有伊期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第十六世裔孙普哈丁宋代时到中国传教安葬扬州的普哈丁墓,仙鹤寺、江都波斯庄、高邮菱塘乡都是海内外穆斯林向往的圣地。
道教有镇江茅山,九峰、十八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的胜景,不愧为我国道教上清派的发祥地。
两地文化的互异性。镇江是以真山真水闻名,扬州以假山假水引人。尤其是扬州园林,瘦西湖是湖上园林代表作,以集景式滨水园林群落自树江南园林一帜,尤其是在12平方公里的国家级蜀冈——瘦西湖名胜区是“目前国内唯一没有视觉污染的风景区。”已通过了国家AAAA级风景区的评定。
市区尚存私家园林住宅三十多处,有国家级文保单位官邸园林何园、富商园林个园,另有逸圃、汪氏小苑、小盘谷、匏庐等,自古即有“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可轩轾。”的美誉。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两市都注重历史街区的保护建设,而两地的街区各有其特色。
镇江的西津渡古街区是“千年古渡,百年老街”,全长450米,有四道券门,一二道券门刻有“同登觉路”和“共渡慈航”,之间是古代祝福摆渡平安,江上救护的遗迹,中间有元代过街石塔,石塔下的观音洞是过渡人礼拜之地。救生会则是江上救护的慈善机构,另两道券门则刻着“层峦耸翠”和“飞阁流丹”,显现古渡古街背倚云台山麓的风景特色。著名美藉华人韩素音称“是一座待开发的旅游金矿”。
扬州的东圈门、东关街、盐阜路、工艺街历史街区有十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历经唐宋元明清5个朝代,近1300年时间跨度。宋代的双瓮城被称为1999年国内十大考古新发现,此处街巷体系保存完整,园林建筑星罗棋布,城楼牌坊,古树名木,古井古巷保存完好。
以汪氏小苑为主的地方传统民居,以个园逸圃为主富商园林,以武当官、准提寺为主的宗教建筑,以刘文琪、包世臣等故居为主的名人故居,以漆器玉器制作为主的工艺品区。
两地文化的互借性。长江天堑并未割断两地文化的联系,而是互相借取又能因地制宜。扬州有景观文昌阁、御码头、钓鱼台,这都是体量较大的景观,镇江在焦山、金山内也仿效建御码头、钓鱼台、文昌阁。
扬州也仿效镇江,如在瘦西湖内建小金山,直言不讳地说“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只是经过活化改造,比原来景色多了不秒妩媚之气。扬州大明寺有宋代欧阳修创建的“平山堂”,即因堂上看到江南诸山,于是有“远山来与此堂平”之誉,连清代扬州知府伊秉绶也认为借景之妙,挥毫写下“过江诸山到此堂下”之联。
这种互借更表现在人与人的交往,尤其是学术交往,比如我国最早的造园专著《园冶》作者计成,吴江人,他长期生活于镇江、扬州,总结扬州、镇江、常州等地的造园经验在扬州仪征建造寤园,并写成了《园冶》,本世纪初传入日本、西欧各国,计成被国外专家学者尊称为造园鼻祖。
林则徐在流放新疆伊犁时,特在镇江停留,把自己所译《四洲志》交给在扬州任职的魏源,魏源编写出《海国图志》,叙述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介绍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革新,被称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昭明文选》在镇江南山,由昭明太子会同当时文人钟嵘、刘勰等编成,现今在镇江南山有文苑、读书台、增华阁,而研究《文选》的文选学却由扬州的曹宪、李善开创,至今扬州还有文选里,文选楼,编刻有《文选楼丛书》27种。
扬州、镇江两地仅从文化资源中的园林资源、山水资源,学术资源、聚落资源几个侧面,就说明两地文化的相同相异,互融互补。如此则意在说明如何培育这些资源,使这些本来分属两地的文化资源,重新组合,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发挥联缀的功能,层递升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