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旅行团每次行程不过几百元?
我发小就是做老年团旅游的,曾经在西安、兰州、郑州、武汉等地复制这套老年团旅游的模式,5年的时间赚了80万。现在他以武汉为大本营,长期驻扎在那里,继续推广自己的老年旅游事业。
发小梁斌在西安一所民办大学上了四年,毕业之后跟着班里的一个同学干起了旅行团的行当。他先从最基层的业务员(其实,就是到西安市各大城中村去招揽老年人)干起,中间经历了导游、调度、带团等好几个工种。
最初刚刚毕业那会,是给西安一个私人成立的专门做老年人旅游业务的公司干。这个公司的分工很明确:业务团队先去西安各大城中村招揽老年人游客,统计报名,回来交给导游团队,定制一天的周边旅游路线,带团游玩,去购物点购物。
梁斌刚刚开始做的那段时间,应该是老年人旅游这个行业的蛮荒时代,市场也比较混乱,他们属于旅游这个行业的杂牌部队。这个生意没做多久,市场上就兴起了很多业务模式类似的公司,同时一些像国旅、中旅这样的正规军也加入进来。
那梁斌的公司是怎么做的呢?
第一步,去西安市各大城中村扫楼,向房东们讲解旅游线路,收集游客的报名信息。为什么选择城中村的客群呢?因为城中村的房东们,平时只是在家收房租,时间比较自由,经济实力也不差,年龄多集中在50-60岁,属于有一定消费能力的购买人群。
第二步,安排旅游线路和发车时间。将收集上来的名单,根据不同的旅游线路进行汇总,并安排专人通知游客具体的乘车路线、时间和基础行程。
第三步,带团出发。其实梁斌他们带着这些城中村的大爷大妈去既定的景点旅游,这些景点大都是一些门票较低或者山寨场馆(比如,去看秦始皇兵马俑给你带到八大奇迹馆)的景点。公司和这些景点都签了协议价,可以以很低的价格拿到门票。
第四步,逛完景点,吃团餐。景点逛完以后,简单地吃上一桌当地特色的餐饭,一桌饭的成本不到150元的标准。其实,这些饭都是当地人当天早上做好的,等游客上门后随意热下,将就吃一下。
第五步,进厂购物。这才是本次旅游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梁斌公司最重头戏的环节,就是拉着这群大爷大妈进厂购物。这里的购物场所自然不是那种动辄好几万的玉石、金银首饰店,客单价太高,客户决策时间短,不容易成单。
梁斌他们公司带客户去的都是一些当地的土特产直营工厂,比如蚕丝被厂、食用醋厂、丝巾厂、其他日用品厂。让游客参观了这些特产的加工环节,从而相信这是公司给游客带来的福利,同时比较低的客单价,可以促使用户迅速下单。
这些产品的客单价在50-300元/件之间,但每个人都会购置多件,那么单个人的消费额其实可以达到1000元以上,有的甚至达到2000、3000元。那么一车满员45人的的游客,全部的购物金额就可以达到10万元以上。
那么以此类推,一个景点每天发5车游客,以最低10个景点计算,一天在购物工厂的购物额就可以突破10X5X10=500万。这个数字显然是理想状态下的,那么我们给这个数字打个3折,其实也就是150万。
除去特产厂产品的成本、包车、景点门票、吃饭、员工成本等,其实每天150万的流水中,有接近100多万都是成本,那么其实老板就是实际挣了近50万,这个还是一天的收入。由此,你可以想象一下,老年旅行团1个月的盈利情况。
但这种模式,梁斌他们在西安干了没有半年,老年旅行团的市场就冒出来了上百个这种小公司来做这种业务,有的城中村也已经被十几个旅行团扫了好几十遍,而城中存的大爷大妈们也渐渐的聪明起来,导致这种生意不能很好的延续了。
于是,梁斌开始准备换城市。他最先去了兰州,兰州的市场还处在混沌状态。梁斌就和几个合伙人一起,找好景点,谈好购物工厂的直营点,刚正常开始运营了4个月。
有一个合伙人带着公司账上的部分现金跑路了,欠着景点的门票无法兑付,购物工厂的回款又有账期,一下子导致公司无法正常运转,最后只能就地散伙。梁斌没有赚到钱,只带着一些工厂抵扣的产品灰头土脸地回来了。
但梁斌不甘心,于是又去郑州考察市场。发现在郑州,这种模式的老年旅游形式,都已经被做烂了。城中村的大爷大妈,遇到推销旅游的,就像耗子躲着猫一样。
最后,梁斌把点扎在了武汉。起初,湖北人的精明曾一度想让他放弃,因为第一次来武汉的时候,发现湖北人对于这种旅游形式比较怀疑,场面一度打不开。每天就是一个景点一辆车,盘算下来,每天的收入也就三五百元,比打工好,但操的心太多。
随后,梁斌通过朋友,引入了武汉当地的一个合伙人,这个人在当地招募了一群地面扫楼部队,把整个武汉的城中村全部扫了一遍,这个时候游客数量才起来了,他也狠狠的赚了一笔。
但这种情况也是持续不到半年,就被当地兴起的很多类似业务的小公司分食市场。最后,梁斌又开始专做武汉之外的三四线城市,直到现在转变为给专业的旅行社输送游客,拿返点的形式。
以上,就是我的发小,如何靠经营老年旅行团而赚钱的事。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