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德国攻打苏联会有巴尔干国家军队

更新时间:02-02 教程 由 初遇 分享

为什么德国攻打苏联会有巴尔干国家军队?

不是每一个仆从国都有资格参加苏德战争,特别是维希法国这样地位尴尬的角色。

“劳动,家庭,祖国”(Travail, Famille, Patrie)

这是维希法国的官方格言,自1940年7月诞生起,维希国家就是一个矛盾的存在。

由于对德战争的迅速失败,一战老英雄贝当对第三共和国的制度产生了严重怀疑。在他和法奸赖伐尔看来,似乎法西斯体制才能救法国。因此,他们建立了半独裁半法西斯的维希政府来挽救自己的国家。

对国民,维希政权主动像第三帝国靠拢,强推种族政策,压榨工人农民生产力,几乎成为德国的后勤供应基地。

对侵略者,贝当政府极尽迎奉之能事,却始终得不到信任,只能在本土保留10万”停战军““维护治安”(海外45万),如同一战后的德国。

政治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

尽管只是德国的傀儡,但维希法国仍然对绝大部分法国领土拥有行政权力。初期,不少民众对贝当老将军的忍辱负重持同情态度,人们大多仍支持他,并且认为推行法西斯主义是为了维护法国在战争失败以后领土完整和主权存在的必要条件。

(会晤希特勒的贝当,一战英雄)

随着时间的推移,维希政府对德国占领军的合作态度让人乍舌。在被占领的头两年里,德国人对法国总体持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对其具体管理也懒得加以干涉。第三帝国认为已经从精神上打垮了法兰西,需要把精力放到更远的目标上。但维希政府十分卖力的展现自己存在,他们主动的,自愿的实行许多政策来配合德国的种族思想。贝当政府把人们划分成不同类型,并且指出了哪些是“不受欢迎的人”或者”不良分子“。比如欧洲旧传统中就受歧视的犹太人,神秘的共济会,东方的布尔什维克,流浪影响市容的吉普赛人,新兴的同性恋者,以及左翼的活动家们。这些人被认为影响了法国的发展,甚至是“反法国”的。

贝当政府很快开始了对这些人群的实际迫害。一个专门用于审查入籍资格的委员会被建立起来。在维希法国短短4年的生命里,多达15000人被剥夺国籍,他们中大部分是犹太人。原本被第三共和国用来关押敌对外国人和政治犯的集中营立刻重新开放,可谓对现成资源的最有效利用。这次关进去的自然就是那些“不受欢迎的人”,大批犹太人吉普赛人充盈其中,还有一些同性恋和妓女也被关押起来,导致所需宪兵和守卫紧缺。历史学家莫里斯(Maurice Rajsfus)写道:“新营地的快速开放创造了就业机会, 宪兵队在此期间从未停止过招聘。“

法国警察在抓捕”不受欢迎的人“方面展现出难得的效率。鉴于德国在法国地区只有3000名常规警察,维持治安就落在了法国警察的肩上。贝当政府把原有的市政警察升了级,既细分又扩容。不仅达到12万人之多,还成立了”犹太警察局“”反布尔什维克警察局“等等专门的目标性组织。他们四处搜寻犹太人和抵抗者,把这些人直接关押或者送给德国方面。后者当然也就意味着死亡。

(正在街头清查犹太人的法国警察)

当1942年底,法国警察抓到6个抵抗组织成员并上报以后,希特勒不禁说到:”好!这些法国警察太好了!这将是和法国警方的联盟。没什么比这个国家的警察更让人讨厌的了,他们寻求更强大权威而不是自己国家的支持。总有一天法国警察会祈求我们不要离开这个国家。“

确实,对那些犹太人和抵抗者来说,法国警察干着和希姆莱手下一样的活,只是他们的制服不同而已。

(法国警察在集中营登记新囚犯)

经济上——居高不下的失业率问题解决了。

和德国停战以后,占领军在法兰西的一切费用自然是维希政府负责解决了。30万德军在这里驻扎休整,后来许多东线撤退下来的部队把法国当作休养胜地。他们可以在阳光下吃着奶酪品葡萄酒,对投怀送抱的法国美女共赴温柔乡,直到被迫再次返回寒冷的俄罗斯。每天法国方面需要支付高达2000万德国马克的占领军费用。这是实际费用的50倍,多出部分当然由德国高层笑纳了。

在用美丽的言辞抬高劳动者和商人之时,法国的总体经济国家化,准确的说是”德国化“了。一切工厂和生产都被维希政府控制,与德国的需求同步。

1940年战争结束前,法国第三共和国经济持续严重困难,失业人员高达100万之多。

1942年,随着大量德国订单的到来,法国在投降以后经济奇迹般地复苏了,失业人数大幅降到12万5千人。

1943年,失业率继续下降。据统计,法国100%的航空工业,100%的冶金工业,80%的建筑公共工程,以及60%的橡胶工业为德国工作。

1944年,超过17万法国人为德国国防军干活,将近30万人修筑机场和大西洋城墙防线,还有40万人帮德国人制造”最终兵器“。除此以外,维希政府还组织了130万劳工前往德国,上门为主子服务。

维希政府消亡之时,失业人数竟然彻底归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非常关键的失业问题靠外国占领来解决,这在历史上可以说是难得一见的奇景。

就如德国停战委员会所说:”法国军火工业因德国武器而复活,如果没有法国的经济潜力,希特勒不能长期战争。这是希特勒从征服法国中获得的巨大优势。“

军事上——不被信任的傀儡政府与盲目狂热的年轻人。

决定整个世界走向的苏德战场上,出现了许多德国仆从的身影,像罗马尼亚,匈牙利,克罗地亚,以及同盟者意大利,芬兰。但维希法国缺席了,这当然不是贝当和赖伐尔的本意。他们也没有资格决定法国参战与否。

在希特勒来说,他并不希望在法国和德国之战展开过多军事合作。对那些维希法国高层,或者是宣称自己是”合作者“之人他都保持了谨慎的态度。原因在于:

整个欧洲大陆在未来计划中只能有第三帝国一个强大力量,其他国家都将是附属的存在。压制法国本土的军事力量将是长久目标,那些保留的”停战军“不过是维护最低限度的需要。其战斗力低弱不说,很可能比罗马尼亚,匈牙利人更会拖后腿。

如果在法国重建侵苏军队,又可能导致维希法国的军事力量借机膨胀,这个导致未来不确定性的可能当然要扼杀在摇篮之中了。而且保障德国工业和后勤需要的法国,也不会容许有余力来建立一支远赴苏联的大军。

由于欧洲长久以来的反犹习惯,以及新近反布尔什维克思潮的兴起,各国政府为各自目的鼓吹宣传,各路报纸传统媒体又推波助澜,妖魔化犹太人吉普赛人以及苏联,导致年轻人中间形成了或深或浅的反犹反苏思想倾向。

出于意识形态,不少法国右翼人士和激进分子为了和德国合作,主动建立了不少准军事组织,并且得到贝当政府的支持。比如法国战士军团(LFC),军团服务民兵(SOL)。最有名的当属法国志愿军团(LVF,反布尔什维克军团)。

法国志愿军团(LVF)在东线:

由德国大使奥托·阿贝茨创建。从苏德战争开始直到维希法国崩溃,一共有13400名志愿者参加。他们大多是持右翼政见见和原法国战俘,尽管主动申请人不少,可素质堪忧,经过筛选,只有5800人被派往俄罗斯前线。志愿军团全部由德国人出资武装。在法国本地,他们尚可以穿着法国军队传统风格的卡其布制服,一旦离开国境,他们就只能穿上标准的德军制服。为了以示区别,他们的右上臂上有一个三色盾牌徽记,用来象征法国志愿者(LVF)的名称。

(正在观摩贝当画像的法国志愿者)

1941年10月,莫斯科战役正式打响,德国人需要一切力量来加强攻势,考验法国志愿者的时候到了。德国第7步兵师下属两个营,共2271名法国人开始和苏军作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可不一定是只有诗意和美好。11月时,严寒让这些准备不足的法国佬见识到俄罗斯冬天的恐怖,加上苏军越来越强的抵抗,一半法国志愿者已经失去了战斗力。他们要么在作战中死伤,要么因为天寒地冻失去了手指脚趾。

(1941年冬的俄罗斯,一名最年轻的法国志愿者出现在战地记者镜头里,年仅15岁)

(身处俄罗斯的志愿军团)

1942年,在莫斯科冬天损失严重的德军缓过气来,靠着战术经验他们重新稳住了战线。这时,法国志愿者被派去做他们本该做的事情,调往后方白俄罗斯参加反游击作战。毕竟,面对正规苏军的高强度战斗让这些志愿者不堪重负,一时热血和真正作战毕竟两码事。

此时,贝当政府企图成立一个受自己控制的三色军团,但这点偷偷摸摸的小算盘很快被德国人看穿,其成员都并入了俄国前线的志愿者组织。经过调整后的法国志愿军团一直在后方乌克兰同苏联和乌克兰许多不同的游击队作战,按当时国防军惯例来看,烧村杀人的战争罪行肯定是少不了的。

到了1944年,苏德战场的形势越来越有利于苏军。巴格拉季昂行动开始,约240万苏军从四个方向大举攻入白俄罗斯,一直苦苦支撑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被打垮了,28个整师完全损失。激烈的战局里,法国志愿军团也被投入作为拖延之用。在绝对优势的苏军装甲洪流面前,法国人的心境可想而知。

既然损失惨重,补充不可避免。法国维希政府又拿出了专业的合作意识,他们很快举办新的招募活动,要求新兵年龄在20到25岁之间,必须没有”犹太血统“。活动显然办的有声有色,或许还颇有感召精神。结果有3000名法国志愿者应募,其中多是民兵和大学在校学生。这些”热血青年“中的1600人经过短暂训练后被党卫军送往波兰的加利西亚当炮灰。在苏军的猛攻之下,立足未稳的法国部队当即折损近半,有137人被打死,669人受伤。

(正在逗弄白兔的志愿者,战场上可不会出现这种场面)

其实在1942年德国占领法国剩余区域以后,维希法国的”停战军“就被解散,贝当等人失去了仅有的武装力量。不过,维希政府的统治仍在实行,而且从原有的法国南部地区(占总面积40%左右)拓展到整个法国。加上被美国和加拿大承认为合法,维希政府似乎还运作的有模有样。

1944年6月,英美盟军于法国诺曼底登陆成功,一直流亡的戴高乐将军回来了。维希法国很快作鸟兽散,一些官员迁往德国的锡格马林根,第二年彻底覆灭。

为何而战?——战斗在末日柏林的法国人:

1944年9月1日,失去国家的法国志愿军团正式解散。

10月,7000多来自不同组织的法国志愿者们被集中到德国南部的弗兰肯开始训练。这些人有的出自志愿军团,有的出自安全警察,有的出自各右翼团体民兵。对于法国支援军团之前在东部战线拥有的自由度和独立性来说,这里其他法国人是相当嫉妒的。现在他们不得不一同接受指挥,成为德国战车上最后的几颗螺丝钉了。

1945年2月,吸纳了几乎所有法国志愿者的党卫军第33查理曼大帝武装掷弹兵师成立(33 Waffen-Grenadier Division der SS "Charlemagne" (Franz n°1)),也叫法兰西第一师。

(查理曼大帝师在入伍体检)

整个德国党卫军中有四分之一是外国人,除了法国人构成的第33查理曼大帝师以外,还有西欧北欧人构成的第5维京师,南斯拉夫德意志裔人构成的第7欧根亲王师,北欧人构成的第11诺德兰师,穆斯林构成的第13圣刀师,乌克兰人构成的第14加利西亚师,拉脱维亚人构成的第15/19师,爱沙尼亚人构成的第20师,荷兰人构成的第23尼德兰师,还有意大利人组成的第24师,以及匈牙利人的第25,26师,和臭名昭著的第29俄罗斯罗纳掷弹兵师等等。

这些部队有的仅仅是鱼腩凑数,有的则因为意识形态问题具有较强的实战能力。法国人组成的第33师属于后者,和二战前期法军的总体表现大相径庭。被集中的法国志愿者仅有3个月的基础训练,许多战术和高级训练都没时间完成,他们也没有收到重武器,毕竟1945年德国已经江河日下,各类物资装备都难以保证了。

(行军中的法国志愿者)

在2月17日,上级认为该师的法国人属于可以做战的范畴,于是便把他们匆匆用火车拉往东部国境的波美拉尼亚地区抵挡苏联红军。

这次旅行定然是不愉快的,因为法国人刚从车厢里跳出来不久,苏军坦克就先发言了。轻装的法国士兵当场陷入和苏军的激战。没有无线电联络,没有炮兵支援,没有坦克援护,更没有空军。法国人在哈默斯坦(Hammerstein)抵抗了一段时间,被苏军三路进攻的情况下,他们击毁了32辆T34坦克,还是只能和周围的拉脱维亚部队相继撤退。

3月3日,剩余的法国人被派往临近的卡尔利诺镇(Körlin)。苏军可没打算让他们喘气,大批坦克步兵扑面而来。法国志愿部队只能躲在工事里”最大限度地使用轻武器“,他们最重型的武器就是MG42,加上弹药全重20公斤......

法国士兵拼命抵抗,苏军切入部分阵地后局势更加混乱。一些连队在转移时和大部队失去联系,过了会发现他们居然在和荷兰的党卫军一起对抗苏联人。恶战打了一整天,法国士兵保住了他们的大部分阵地。不过,查理曼大帝师很快被命令立即向西撤退,苏联人又围上来了。

3月6日,一部分法国党卫军正利用清晨雾气来穿越一片白雪覆盖的平原。但初升的太阳驱散了云雾,法国人被突然出现的苏军包围。打光携带的弹药后,这批法国人遭到歼灭。当时的党卫军生还者回忆说:

”那是个寒冷多雨的早晨,我们部队3000人从一片松林到了一个被雪覆盖的平原,人与人直接间隔15米左右,精疲力尽的走着。突然,太阳出来了,雾气开始消散。俄国人就在那儿!他们从两个方向向我们开火,士兵们要么摔倒在地,要么准备逃跑。有的往前有的往后,长官们企图集结起部队,可他们很快被子弹打倒了。俄国人的射击又快又集中,步枪机枪,轻型火炮重型火炮迫击炮一齐把我们作为目标。雪块飞溅,被猛烈爆炸撕裂成乌黑的一团一团。我太疲劳跑不动,太紧张又躺不下,只能不顾一切向树林走,一路上射击都没停止。我和队友交替扛着机枪好不容易才设法抵达了森林里。在我身后,可以看到早些时候还一片茫茫白雪的平原已经变成了黑色。敌人的坦克和步兵密密麻麻,正忙着了结还没断气的我军伤兵。“

除了及时退入西北方科尔贝格港口(Kolberg)的部队,其他法国人和德国部队一起被苏军分割消灭。该师4800人战死,其他人员有幸上船从海路撤退到丹麦,而后被送往德国北部重新补充。

(战斗间隙的查理曼大帝师士兵)

仗打到这个份上,法国志愿者再也看不到任何希望。士气接近崩溃,活着的很多前民兵不希望再继续战斗。长官因此解除了他们的入伍誓言,以普通人的身份结束了战争。

1945年3月底,查理曼大帝师的300名志愿者坐上增援柏林的9辆卡车,这也许就是第三帝国首都能得到的最后援助了。

(德国最后的守卫者几乎就是这些青年团,老人和外国人)

4月的战斗在柏林展开,法国志愿者和操着丹麦荷兰瑞典口音的党卫军用英语德语交流着,一同据守废墟。他们组成许多坦克猎人小组,不断伏击着勇猛冲来的苏联坦克。

4月27日,6辆进攻司法部大楼的俄国坦克被法国和其他志愿者击毁,这些残骸距离希特勒所在的地堡已经不远了。老兵回忆道:”这个平静的夜晚结束了。除了T34在我们旁边燃烧之外别无其他,真是让人吃惊啊。巨大的火焰现在在钢铁躯体周围跳舞。与此相对,朦胧天空下一间屋顶上的火焰呈现出粉红光环的样子,久久不能散去。“

4月28日,第三帝国的生命只能以小时来计算了。法国志愿者还在竞争式的比拼着谁摧毁的俄国坦克更多。这种疯狂的战斗不会停止,知道柏林战役结束。法国人记得:”前一天和夜晚已经非常艰难,但是从今天早晨开始,战斗将达到最高点并保持到结束。直到最后几个小时,我们将生活在一个地狱里,被坦克,迫击炮和重炮持续捶打,不得不一小时里挡住好几次苏联坦克的冲击。“

一个法国志愿者用铁拳反坦克火箭击毁了第四辆T34,他的队友则在前哨等待着断墙后随时会出现的新坦克,直到最后一秒钟才射击。苏联人为此调动了各种火炮,把任何可疑位置炸成碎片,以对付这些难缠的坦克猎人。战斗就在这样炽烈的情况下持续。

4月30日的黎明在斯大林管风琴的齐奏下来临,其余抵抗者逐渐被消灭,震耳噪音和升腾黑烟变得越来越近。俄国人和法国人在德国柏林市中心的威廉大街上近距离搏杀。苏联步兵跟随着坦克冲向防线,法国志愿者从地下室的窗口射出密集子弹拦截,满地都是瓦砾和尸首。

历史有时就是如此讽刺,查理曼大帝师的法国兵成为希特勒地堡的最后守卫者。

5月1日,一切都结束了。一位法国志愿兵因单人摧毁8辆坦克而荣获铁十字勋章,剩下活着的法国人尝试从柏林西北部突围。在苏军拦截下,不少人死在了路上。

(5月8日晨,一群突围后的法国志愿兵向美军投降,后被自由法国军队处决)

30名志愿者最后逃离柏林,辗转回到法国。不过,他们后来被盟军发现并且监禁,自由法国的将军勒克莱尔(Leclerc)下令不经审判就处决查理曼大帝师的12名法国志愿者。他们最后的对话意味深长:

勒克莱尔问:”你为什么穿着德国军装?“(Why do you wear German Uniform)

一位头发花白的法国志愿老兵回答:”那你为什么穿着美国军装?“(Why do you wear an American one??)

(谢谢观赏,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其他文章账号下可见)

参考文献:Foreign Legions of the Third Reich,The French Who Fought for Hitler: Memories from the Outcasts,La Grande Armeé in Field Gray': The Legion of French Volunteers Against Bolshevism, 1941,WW2 Re-enactment club,The 33rd Waffen-Grenadier Division of the SS

声明:关于《为什么德国攻打苏联会有巴尔干国家军队》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tutorial/14_2299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