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女真党项等少数民族政权里都有哪些汉化的举措

更新时间:01-23 教程 由 桑稚 分享

契丹女真党项等少数民族政权里都有哪些汉化的举措?

在公元10世纪至12世纪的时候,中原动荡,周边少数民族势力崛起。其中契丹对应的辽国、党项对应的西夏、女真对应的金国都与宋朝争雄海内,文明交相辉映,互相融合。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少数民族也在向中原学习,并采取了一些“汉化”措施,主要的方式是:习汉字,译汉书,模仿中原进行政治改革和民族通婚等举措。

一、辽国(契丹)的汉化

耶律阿保机在同一辽国八部之后,首先是模仿中原的政治体制,对辽国进行了大的改革。他把辽朝分为“北院”和“南院”两个部分,北院全部由契丹人当官吏,而南院则用汉人。针对不同的族群,适用相应的法律处理纠纷。

辽国在礼制上也模仿中原,把皇帝称为“天皇帝”,配偶称为“地皇后”。整个北宋时期,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中,汉化最深的就是辽国了。特别是到了辽圣宗时期,辽国直接以《贞观政要》作为治国的方略。

那时,耶律氏族人与汉人的区别已经不是很大了。因为辽国在北方的势力较大,影响力甚至到达了中亚。所以事实上,契丹王朝已经俨然汉族的小王朝。许多年以后,中亚各民族还把“契丹”当成中国的代称。

后来元朝统一中国,成吉思汗重用的耶律楚材,本是一名契丹人,但是他不但帮汉人说话,还拼命在元朝推行汉人的思想学说与政治经济制度。这都说明了辽国当初“汉化”的成功。耶律楚材已经完全认同了中原的文明,从思想上来说,他已经是一个彻底的汉族人。

二、西夏(党项族)的汉化

西夏王朝由李元昊创立,元昊的祖上自称北魏拓跋氏后人,因为帮助唐朝平定黄巢之乱有功,被赐国姓——李。元昊建国之后,取“夏”为国号。后来又模仿汉字,创造了西夏的“方块文字”。

李元昊重视文化教育,他自己精通汉语,还让党项的官员翻译了大量的汉族书籍,比如《孝经》、《尔雅》等等。另外,他对俘虏到的汉人一律重用,还引起了北宋的关注,认为他善用人才,应当小心提防。

在李元昊之后的几任西夏皇帝,更加大了对于汉臣的重用,甚至还学习汉人建立“国学”、“太学”,一如汉制。通过教育的方式,让党项坐上了“汉化快车”。到了西夏仁宗时期,党项人连原来学习辽国,制定的“藩汉”制度(辽国南北院制)都取消了,藩汉管理彻底合流。

三、金国(女真)的汉化

女真人建立的金国,在政治、体制、经济方面,一开始完全学习辽国与西夏国。完颜阿骨打把汉字拿过去进行变音改造,创造了女真文字。在金国的占领区内,又把汉民同女真民打乱,让他们混合居住,为之后的通婚、融合创造了方便。

女真人制定《义律》,在党项族人的法令基础上,进一步把藩、汉的管理统一化。据《金史》记载,女真人中的“猛安谋克户”至少在金朝时,已经实现了与汉人的民族融合。

因为当中本来就包括了汉、党项与女真等多个民族全员混合居住,最后达到“血脉不分”的程度。其中不少女真人,从那个时候已经开始使用“汉族姓氏”,他们不仅从思想上实现了“汉化”,从血统上来说,事实上也“汉化”了。

结语

在两宋期间,中原之外的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政策,主要是通过直接借鉴中原王朝现有的体制,再加上学习汉语、重用汉官、民族通婚来完成的。

其中,契丹人的辽国是政、经一体,文化当先;党项人的西夏首重文教,创造发明;女真人的金国集前二者之大成,不光在思想与政治上借鉴了汉人的经验,当中一部分成员也开始使用汉姓,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民族合流。

声明:关于《契丹女真党项等少数民族政权里都有哪些汉化的举措》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tutorial/14_2300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