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该如何鉴定?
明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该如何鉴定?
从提问者提出的问题就可以看出提问者深受“传统瓷器宏观特征鉴定眼鉴学”的影响,喜欢断代式、区域性、特征型鉴定的方式、方法与方案。
“传统瓷器宏观特征鉴定眼鉴学”由于其所依据的“宏观特征”都是“嗜痂成癖”类的极个别性的特征,而没有普遍性、公众性、全体性特征,所以其概括力极其微弱,这样以偏概全、以少胜多、以个别代表一般的鉴定依据,毫无客观性、公正性、公平性可言,结论的荒谬性显而易见。
举例来说,“定窑”有“竹丝刷痕”和“泪痕”,但并不是所有的“定窑”就一定都有“竹丝刷痕”和“泪痕”,仅仅是极少部分的“定窑”才具有这些“特征”。你拿“竹丝刷痕”和”泪痕“来当做鉴定依据、标准和尺度,那么那些很大一部分根本就没有这些特征点”定窑“作品是不是就被误判、抹杀、否定掉了呢?
再有,“竹丝刷痕”和“泪痕”都是可逆、可仿、可复制之特征,那么面对这些同样具有“竹丝刷痕”与“泪痕”的不明被鉴物,是不是就会被判定为到代真“定窑”呢?
同理可证,“传统瓷器宏观特征鉴定眼鉴学”所有的“宏观特征”都不可避免地拥有上述“认真作假”与“认假作真”的两大失误之可能,那么请问:这样的鉴定究竟有何意义、有何价值、有何作用呢?
这样漏洞百出的鉴定过程、鉴定依据、鉴定尺度、鉴定标准和鉴定规则可以当做“公鉴共藏”、“公鉴众藏”、“公鉴私藏”的鉴定依据、尺度、标准、规则和过程吗?这不是明目张胆的欺诈是什么?这不是明目张胆的诈骗是什么?这不是明目张胆的祸国殃民是什么?
由此可见,仅仅适用于“私鉴私藏”领域里的“传统瓷器宏观特征鉴定眼鉴学”,滥用毒害之深!滥用毒害之众!滥用毒害之广!必须从思想上,从根源上,从方式、方法、方案上都彻底清楚“传统瓷器宏观特征鉴定眼鉴学”的毒素,还原“瓷器公鉴”的本质特征。
“瓷器公鉴”就必须具有“公鉴瓷器”的客观性、公平性、公正性本质特征,避免鉴定结论的主观性、随意性、任意性,要做到“有目共睹性”、“众口一词性”和“众口铄金性”的高度统一。
而“瓷器气泡衰变进度比对法”就恰好可以胜任这样的要求。
首先,瓷器气泡衰变是自然规律,具有不可逆转、不可复制、不可仿造的本质属性特征,同时又具有易观察、易统计、易数据化、易标准化、易梯度化、易序列化的自然属性特征,完全符合作为衡量瓷器年龄的依据、尺度、标准和规则来使用。
其次,瓷器气泡衰变具有与时俱进的明显特征,其衰变的进度、程度、烈度与梯度都与瓷器的真实年龄成正比关系。所以“瓷器气泡衰变进度比对法”可以精准断定被鉴瓷器的真实年龄,而只要瓷器年龄一确认,辨别瓷器的等级以及是否本窑口等工作就极为轻松容易。
所以,依据“瓷器气泡衰变进度比对法”来鉴定“明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跟鉴定任何时代的瓷器一样轻松简单,先用100倍以上放大镜观察瓷器釉面里的气泡衰变进度状况,比对明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的“气泡衰变进度表”,看到不到宣德,到宣德即为真品,不到即为仿品或赝品。
是不是很轻松、很简单、很自在?不用记住那么多的条条框框,不用辨认那么多的细节特征,不用背诵那么多的秘籍口诀,一镜视天下,真假共自知,何乐而不为?
我是“以瓷惠(会、慧、汇)友”,对中国古瓷器的鉴藏有近三十年的实战经历和丰富经验,早在十几年前就发表过《古玩鉴定的误区》、《浅谈瓷器的手感》、《瓷器鉴定中的“望、闻、问、切”》、《气泡在瓷器鉴定与鉴赏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和作品,现在就古董鉴定问题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现在入驻自媒体平台,期待与所有真爱古瓷的朋友坦诚沟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切磋、共同进步!感谢各位朋友的捧场关注与点赞!谢谢!
而且声明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个人的收藏,万不得已用别人的图片,我会特别注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图片远不如实物精美漂亮,没办法,个人技术不行,光线、角度、距离都把握不好,大家凑合着看吧,能说明问题就行。
为了更好、更直接地与各位瓷友沟通和交流,“以瓷惠友”已经开通了“西瓜视频”,已发“蚯蚓走泥纹的前世今生(一)、(二)、(三)”、“定窑何以成为五大名窑之一,应该如何鉴定”等视频,欢迎喜欢探讨瓷器鉴定真谛的朋友观看、评论,后续我会开通“西瓜视频直播节目”,方便与有瓷器鉴定鉴赏需求的同道沟通,敬请期待!
上几件宣德瓷器,以证上言,以饷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