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会开启国产科幻片的新征程吗

更新时间:01-25 教程 由 迷糊 分享

流浪地球会开启国产科幻片的新征程吗?

我认为会,这是中国近年来,甚至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部中国科幻片。《流浪地球》将会给中国科幻电影的创作创作一个很好的模板、楷模。这部电影的成功相信会给更多投资人带去投资中国科幻电影的信心。这样中国科幻片的发展将会更上一个台阶。

《流浪地球》上映仅第11天的《流浪地球》票房已达33亿,其在中国内地总票房的排名已攀升至第5位。

在电影上映前,原著作者大刘(刘慈欣)就多次在自己的个人微博中为它宣传,并对此有不低的评价。

中国科幻核心——家

电影和原著的差别其实很大,电影仅仅采用了原著的背景,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氦闪,将地球吞没。为了人类的存活,地球的延续,人类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自救行动,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而电影的故事从此展开。

导演和编剧设计了在原著中没有过多着墨的地木接近时的地木相撞情节,所以说是根据原著改编,更像是一部番外。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剧本,导演郭帆和龚格尔两人前前后后一共写了大概100万字的剧本,第一稿剧本大约7万字,每个人起码写了十遍以上,每天都在不停打字。

这样类似番外的剧本创作,其实对原著粉丝来说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流浪地球”这个创意仍然有创造价值,甚至拍摄《流浪地球2》。

电影和原著的出入其实很大,在原著中对亲情爱情的描写非常单薄,大刘的作品也一向不以人写事,人物只是故事发展的工具。而导演却在亲情处浓重着墨。而这样处理的背后是导演对中国科幻的见解。

2016年,郭导前往旧金山和工业光魔聊合作事宜。这家做过300多部科幻大作的公司却提出了两个让郭帆从未想过的问题。

当地球出现危机了,为什么不是离开地球,而要带着地球逃跑呢?

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参与救援,而不是一个超级英雄?

于是,剧组找到了《流浪地球》的内核——“西方的文化很久以来就是一个海洋性文明,包括英国殖民的时候他们寻找新的家园,然后出现在美国,他们是一个不断往外走出去的民族,是面朝大海,仰望星空的。中国人不是,几千年来我们是面朝土地背朝天的,我们从小就被告知我们是中央之国,我们的土地每一寸都不能让出去,我们甚至可以为此跟你拼命。我们对土地情感的那个核让他们觉得我们奇怪,但刚好就是我们的独特性,这个东西就变成了中国科幻的一个形态。”

整部影片中无处不体现着这一点。

剧中不论国籍,不论人群,所有人都有一个信念——我要回家。

不论身份,不论地位,所有角色都并非英雄,一路上无故牺牲的人太多又太“莫名其妙”,影片前半部分,刘启一行人的救援似乎毫无意义,营救杭州地下城——失败,杭州地下城已经成为一座死城;营救赤道发动机——失败,发动机以及被别人修好。但正是这样无意义的救援,展示了人类前所未有的团结,“饱和式”的救援背后是所有人都在为一个目标努力——让地球活下去。

这也是这一部中国科幻电影和好莱坞式科幻大片的最大区别。

四年磨一“球”

大刘作为原著,电影和原著中的出入他再清楚不过,但仍是欣慰。想到,当年《三体》据传开拍,大刘也没有将《三体》拿给好莱坞,而是将剧本用低价卖给了中国人自己拍摄,虽然拍摄计划由于难度过大最终”破产“。

可以想象《流浪地球》的诞生,大刘相较作为原作者看待它,不如说更像一个中国科幻迷,在为中国科幻的进步而欣喜。

“我们不缺乏想象,璀璨的星空,无垠的宇宙,我们一直都期待自己的科幻电影,这一次我们又迈出了一小步。”

这一小步是一位位设计师夜以继日,夜夜在梦里想象的“流浪地球”时代的世界。

是一位位“筑梦师”反复琢磨,创造了这个“真实”的“流浪地球”世界。

是一位位特效师傅夜不能睡的工作,合成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场景。

郭帆导演为拍摄《流浪地球》,写了100年的编年史,画了3000张概念设计图。

他组建了一支完全的工业化团队,一件一件的把剧情中的道具都设计出来,一点一点的把场景都搭建起来。

7000个工作人员(台前幕后)将近耗时四年,完成了这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科幻电影,创造了这一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

启程,中国科幻电影

吴京在采访中说,中国的科幻影迷,他们的欣赏水平是世界级的但他们还是那么宽容地在等待着中国的科幻电影,你不觉得他们特别可爱吗?

在看之前,很多科幻迷与其说是期待,不如说是都做好了准备,持一个“怀疑”的态度去面对电影,降低预期,也许就会有惊喜。谁也不敢拿《星际穿越》的标准去要求《流浪地球》。

但毫无疑问的是,虽然不敢说所有的科幻迷,但至少大部分的中国科幻迷们都得到了满足,观众决定市场,相信在《流浪地球》的好口碑下,这样优秀的“硬科幻”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上。

声明:关于《流浪地球会开启国产科幻片的新征程吗》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tutorial/14_2304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