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称老虎为虫是为什么?
虎曰大虫,蛇曰长虫,在座的各位都是倮虫。
虫,或来自蟲(chóng),或来自虺(huǐ),音义各不同,是一个很复杂的字。今天概念里的虫类变态,幼虫和成虫不是一个虫样,而且多见羽化,真没白瞎这个"虫"字之名。
今天就说说老虎为什么称为大虫。
大唐皇室避讳说话说李渊的祖父名叫李虎。李渊建唐之初,自然对皇室避讳非常在意。老虎作为猛兽之王,性凶猛,令人生畏,百姓皆避之远之。这一联系,老虎自然就无辜躺枪了,与李渊祖父犯冲,于是人们就改称老虎为大虫。
古代皇家避讳讲得通。大家发现《水浒传》习惯称老虎为大虫,武松、李逵、解珍兄弟都这么称呼,薛永绰号就叫"病大虫"。现象背后是民俗习惯,敢情从大唐开始老虎变大虫……
避讳要讲,但虎大虫之名不是这么来的。
……扶南王范寻养虎于山,有犯罪者,投于虎,不噬,乃宥之,故虎名大虫!
——东晋·干宝·搜神记
你看,东晋志怪小说《搜神记》已开始把老虎称为大虫。这大概是可查的最早文献记载。干宝之大,大过李渊早的爷爷的爷爷……所以大虫来自唐皇室避讳之说是不对的。
先从"五虫"说起大家应该记得《西游记》,如来说,天下生灵以虫分类,"周天之内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当然,这话如来也是跟别人学的。
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
——西汉·戴德·大戴礼记
《大戴礼记》说,天下会喘气的共分五虫,羽虫凤凰为首,鳞虫蛟龙为首,毛虫麒麟为首,甲虫神龟为首,倮虫圣人为首。
当然这并不是《大戴礼记》提出的的创新分类,而是总结世人的观念。
或行或飞,或毛或蠃,或介或鳞,以虫为象。
——尔雅·释虫
《尔雅》为古中国第一部字典。释义虽短,但并不止说这几种,而是说"万物可称虫"。"虫"类繁多,有飞禽走兽,有爬虫麟甲,人类也在其中,称"倮虫"(对无羽无毛无鳞甲动物的统称,这里专指人类)。
由此可见,虎身披皮毛,属五虫之"毛虫"。虎为百兽之王,大自然中的威猛先生,故加一个"大"字称"大虫",以显老虎兽王之尊。麒麟虽为毛虫之首,毕竟不是自然动物。
"大虫"之名由来老虎归虫类,只是古人动物分类观念,但是,起初虫并不是老虎的专称,直到东晋《搜神记》,干宝开始以"大虫"称呼老虎(见前述)。
魏晋南北朝时,志怪故事兴盛,《搜神记》影响很大,加上志怪玄幻招牌影响,人们慢慢开始以"大虫"称老虎。
自曹氏父子发起"建安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一路高歌并走向巅峰,其中玄幻志怪小说愈演愈烈,明清小说兴起。文学影响、民间渲染,"大虫"威名远播,人们慢慢习惯以"大虫"称呼老虎,毕竟有个"大"字,更彰显虎的地位,同时衬托武松之流的神勇无敌。
"大虫"之名,既威猛又通俗,所以在《水浒传》这种"大老粗"小说里很应景。一个《水浒传》就足以让"大虫"之名流威百世!
小编结语走兽如虎,爬行如蛇,一个遇见跑都跑不掉,一个绊脚上都不知道。毫无疑问,虎和蛇是最让古人望而生畏的动物,于是称虎为"大虫",称蛇为"长虫",一大一长,足见敬畏。
总体来说,因远古敬畏,古人以虫分万物,虎属于五虫中的"毛虫"。东晋《搜神记》始以"大虫"称老虎,此时的"大虫"才开始特指老虎。随后,文人和民间各种文学和演绎不断发展,让威猛又通俗的"大虫"之名广为流传,一部《水浒传》就够了。
话说古人"五虫"分类法,科学与否另说,把庞杂生物简分五类,每一类各有一神兽领衔,人类则以圣人为首。小编不得不佩服!
只是你我都是倮虫,感谢各位倮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