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出去后感觉什么都做不了

更新时间:02-02 教程 由 初遇 分享

突然出去后感觉什么都做不了?

在原公司工作快4年,28岁离职,出去后感觉什么都做不了,是什么样的心态??

这个问题我想作为一名HR,从企业的招聘角度来谈一谈我的感受。

求职者的例子

首先我想说,这样的情况在我的招聘过程中并不鲜见。

去年年底就有这么一位求职者前来面试。

她在本地这个行业中最大的一家企业工作。她是一名基层员工,在这家企业也工作了快五年。简历上显示,她的年龄也不大,三十不到的年纪。

这家企业的工资起薪普遍高于行业标准,再加上每年都有5%左右的普调。目前这位求职者的薪酬,已经远远高于市场同类水平。

考虑到跳槽也有一定的涨幅,她的期望工资又比目前的薪资提高了15%左右。

我们仔细聊下来,她的工作内容非常单一。也就是说5年左右都从事同一岗位,并没有得到岗位的晋升。

同样的岗位如果在我们这样的企业。工资远远低于她现在的收入。如果她要拿到她的期望工资水平,目前的能力和薪酬又不匹配。

类似的求职者,他们的情况都差不多。

他们都是从事着比较基础的工作。可能原来公司规模比较大,相对比较稳定。以至于他们在同一个岗位,原地踏步工作了好几年。

到了一定的阶段,他们因为某些客观原因,不得不离职。亦或是抬头一望,自己和同龄人在职位以及收入水平上差距已经拉大了,想要换一份工作尝试新的机会。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当他们来到市场会发现。自己的技能水平非常单一,而且只能适应原有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换一份新的工作非常费劲,更别提要有职位和薪酬上的提升了。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我觉得,主要是缺乏对于自己的一个职业规划,以及对于未来发展的敏锐性。

先说说职业规划

我们的职业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1阶段 初入职场。我们需要学习知识,积累技能。

第2阶段 高速发展。我们需要聚焦到自己的优势地方。并且持续发展自己的优势。

第3阶段。优化长尾。也就是持续的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这三个阶段彼此之间环环相扣,每一个阶段都在为下一个阶段做准备。

如果在第一阶段初入职场的时候,我们没有学习这个行业相关的知识,积累一些可以迁移的技能。那么到了第2阶段,当我们需要发力的时候。没有储存好燃料给我们加油。

再来说说对未来发展的敏锐性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变化是常态。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件事情。

由于技术的发展和革新,如今的职业和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没有办法从父母家人那里,得到非常有效的建议。我们只能依靠自己,对于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敏锐判断。

如何改变现状

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28岁了,踏入职场已经有几年时间,肯定已经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优势和特长。

比如说,你发现自己在工作中很仔细,对数字很敏感,那就可以再接下来,找个数字需要打交道的工作。有一些企业需要一些数据统计方面的工作,只要仔细认真,对Excel比较擅长,就可以了,之后再通过这个奖的工作作为跳板,了解这个行业,转到其他。胜任的岗位上去。

职场人最缺乏的是一双发现优势的眼睛,如果自己实在想不到也可以找生活中比较要好的朋友,或者比较亲近的同事聊一聊,让他们帮助一起发掘自己身上的优点。。

保持有价值的职场人脉

职场也是一个小小的生态体系,在职场积累属于自己的人脉是很重要的。

比如曾经的领导,对你比较了解。未来他去了新的单位需要组建团队,就可能把你给挖过去一起合作。

或者你比较要好的同事。他在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强,有可能哪一天到外面去闯荡创业,也会邀请你加入他的团队。

甚至是在工作中合作过的合作伙伴以及供应商,如果你给他们留下良好的印象,说不定哪一天,他们也会代表自己的企业向你递出橄榄枝。

积累有意义的工作经验

下一次再找一份新的工作,一定要找一个对未来有意义的工作,并且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

在奇葩说的辩论中,薛兆峰教授曾经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为自己的简历打工。

试想一下,当你进入一份新的工作过了几年再去其他企业求职这份工作经历,为你的简历是不是增添了光彩,有没有意义和价值。

在企业的选择上,大公司固然能让你学到规章制度和流程,让你看到这个行业中最良好的典范。但在大企业比较容易按部就班,每个人都是这个巨大机器上的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不利于你个人能力的积累和成长。

而小公司可以让你一人兼多职,最大限度的学习到不同的工作岗位的内容和职责有利于迅速的成长。

我建议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工作经验,都可以适当涉猎一下。

最后,二十八岁还是一个年轻的阶段,好好总结过去的经验,发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好的发展。

声明:关于《突然出去后感觉什么都做不了》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tutorial/14_5786781.html